探索與創造
成就現今的人類文明

低地球軌道區

Low Earth Orbit

離地球 300 ~ 2,000 km

福爾摩沙衛星二號

福爾摩沙衛星二號

FORMOSAT-2

我國擁有的第一枚遙測衛星,兼具遙測與科學任務,共有6家本土廠商參與製造計畫。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

FORMOSAT-3

全球首次以星系方式執行的氣象衛星系統,共有5家本土廠商參與計畫,開發14種國產元件。

福爾摩沙衛星五號

福爾摩沙衛星五號

FORMOSAT-5

台灣第一顆從設計、製造、組裝到測試,完全自主研發的衛星,提供清晰的彩色觀測圖,因應防災勘災、環境監控、國土安全、科技外交、學術研究及國際人道救援等需求。

福爾摩沙衛星一號

福爾摩沙衛星一號

FORMOSAT-1

我國第一枚科學實驗衛星,共有4家本土廠商參與計畫。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

FORMOSAT-7

我國與美國最大型的科技合作計畫,接替福衛三號的氣象觀測任務。

立方衛星

立方衛星

CubeSat

具體積小、重量輕、發展時程短、設計及製造成本低等優勢,可進行元件、關鍵技術的太空驗證、前瞻太空科學研究的平台

阿爾法磁譜儀二號

阿爾法磁譜儀二號

AMS-02

2002年,台灣受邀參與 NASA 的阿爾法磁譜儀二號計畫,又稱 AMS-02 計畫;由台灣產、學、研界共同開發儀器的熱控系統,該儀器正部署於國際太空站上,研究外太空的反物質以及暗物質。

中地球軌道區

Medium Earth Orbit

離地球 2,000 ~ 35,786 km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美國國防部研製和維護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目前共有 31 顆在軌衛星,可以為地球表面絕大部分地區(98%)提供準確的定位、定時與導航服務。

伽利略定位系統

伽利略定位系統

Galileo

伽利略系統的目的之一是為歐盟國家提供一個自主的高精度定位系統。該系統主要用於民用,而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和中國的北斗系統更加偏向軍事用途。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中國航太局研製和維護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7月31日正式開通第三代北斗系統,目前共有 30 顆在軌衛星,計畫在2035年進入第四代衛星系統。

格洛納斯系統

格洛納斯系統

GLONASS

蘇聯於1982年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蘇聯解體後一度喪失大多數衛星與功能,今日由俄羅斯維護運作。類似於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歐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統和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不過技術略有差異。

高地球軌道區

High Earth Orbit

離地球 35,786 km 以上

2021年

全球太空產業達到

0 億美金的產值

福爾摩沙衛星二號

福爾摩沙衛星二號

FORMOSAT-2

我國擁有的第一枚遙測衛星,兼具遙測與科學任務,共有6家本土廠商參與製造計畫。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

FORMOSAT-3

全球首次以星系方式執行的氣象衛星系統,共有5家本土廠商參與計畫,開發14種國產元件。

福爾摩沙衛星五號

福爾摩沙衛星五號

FORMOSAT-5

台灣第一顆從設計、製造、組裝到測試,完全自主研發的衛星,提供清晰的彩色觀測圖,因應防災勘災、環境監控、國土安全、科技外交、學術研究及國際人道救援等需求。

福爾摩沙衛星一號

福爾摩沙衛星一號

FORMOSAT-1

我國第一枚科學實驗衛星,共有4家本土廠商參與計畫。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

FORMOSAT-7

我國與美國最大型的科技合作計畫,接替福衛三號的氣象觀測任務。

立方衛星

立方衛星

CubeSat

具體積小、重量輕、發展時程短、設計及製造成本低等優勢,可進行元件、關鍵技術的太空驗證、前瞻太空科學研究的平台

阿爾法磁譜儀二號

阿爾法磁譜儀二號

AMS-02

2002年,台灣受邀參與 NASA 的阿爾法磁譜儀二號計畫,又稱 AMS-02 計畫;由台灣產、學、研界共同開發儀器的熱控系統,該儀器正部署於國際太空站上,研究外太空的反物質以及暗物質。

2,000km

LEO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美國國防部研製和維護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目前共有 31 顆在軌衛星,可以為地球表面絕大部分地區(98%)提供準確的定位、定時與導航服務。

伽利略定位系統

伽利略定位系統

Galileo

伽利略系統的目的之一是為歐盟國家提供一個自主的高精度定位系統。該系統主要用於民用,而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和中國的北斗系統更加偏向軍事用途。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中國航太局研製和維護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7月31日正式開通第三代北斗系統,目前共有 30 顆在軌衛星,計畫在2035年進入第四代衛星系統。

格洛納斯系統

格洛納斯系統

GLONASS

蘇聯於1982年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蘇聯解體後一度喪失大多數衛星與功能,今日由俄羅斯維護運作。類似於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歐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統和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不過技術略有差異。

35,786km

MEO

GEO

地球靜止軌道 GEO

Geostationary Orbit

地球赤道面上方35,786km的圓形軌道,該軌道上太空飛行器的運行方向和地球自轉方向一致。因此,在地面觀測者看來,這樣的太空飛行器是在天空固定不動的。

星際邊界探測器

星際邊界探測器

Interstellar Boundary Explorer

2008年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升空部署,任務是繪製太陽系和星際空間邊界地圖的人造衛星。

中新衛星二號

中新衛星二號

ST-2

在GEO軌道上的中新衛星,是台灣第二顆以通訊為主、並擁有主控權的商業衛星。中新二號啟用,也象徵台灣衛星通訊產業正式由類比電視轉入高畫質數位電視時代

HEO

在台灣,有多少 能量投入在太空 發展上?

台灣太空產業共有

台灣太空產業共有

0+

家太空相關廠商

台灣又是怎麼開始、

發展到現今的成果呢?

台灣又是怎麼開始、發展到現今的成果呢?

台灣太空發展
規劃進程

  • 2021
    福衛七號完成部署,對於天氣預報、氣候觀測、太空天氣監控有很大的助益
  • 2022
    獵風者衛星預計發射,將用於土壤特性、海氣交互作用、颱風強度預測等研究
  • 2023
    2023 福衛八號首枚衛星預計發射,可將影像解析度提升至次米等級並提供每日多次再訪能力與全球涵蓋之衛星影像(含立體影像)及動態監測資訊,達成即時性衛星資源需求
以台灣科技實力
爭世界一席之地
CubeSat圖片

獨家報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