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優化新創環境 為台灣經濟發展注入活水

政府部會三箭齊發 營造絕佳新創環境

 

從發展趨勢來看,AI 與各產業結合,除了優化企業流程外,也會創造出全新的商業模式,也因此近年來包括科技部、經濟部、國發會在內的政府部會,近年來積極培育我國的新創團隊。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蔡志宏指出,科技部創辦的 TTA 台灣科技新創基地,就引進國際加速器,協助新創團隊與全球市場接軌,另外此基地也開放給國外新創企業,讓本地與不同國家的新創團隊可以交流。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 蔡志宏。

 

 

經濟部是由中小企業處負責新創團隊的培育,其將之前世運在林口的選手村改建為新創園區,此一園區除了提供場地與相關設備外,也邀請微軟、NVIDIA 等科技大廠進駐,讓新創團隊與這些大廠的人員可以緊密互動,透過大廠的技術與經驗,提升新創團隊的產品效能與市場可用性。

 

國發會則有亞洲矽谷推動方案,連結國際新創資源與建立國內創新場域,希望可以共同打造台灣成為先進物聯網應用的研發中心與試驗場域,並成為亞太青年創新與創業發展基地。

 

至於在研究機構方面,2018 年 1 月開學的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經過將近兩年的培訓,已經透過實戰方式培養出六千名不同領域的 AI 人才,這些人才現在已成為我國產業 AI 化的即戰力,並深入台灣各產業,協助企業開始數位轉型。

 

 

政府善用數位資源 創造更多價值

 

除了透過政策面積極培育 AI 人才外,政府也善用將數據協助產業升級。蔡志宏指出,政府本是各種數據的聚合者,過去各種政策、調查所累積的資料量極為龐大,近年來政府就將數據應用於公共事務、醫療與文化產業。政府近期打造民生公共物聯網,鎖定空氣、水源、地政、災防等四大領域,與國際標準與全球同類型物聯網架構對接,此一物聯網的成效已經浮現,像是環保署就透過系統數據,從污染源找出不當排放的業者進行裁罰。

 

在醫療領域,今年 10 月 30 日成立的 Biobank 整合平台聯盟,就是要整合國內的人體資料庫,讓醫療領域人員可取得資料庫內的大量數據進行研究,另外為了協助需求者可加速取得資料,Biobank 整合平台聯盟也設置了單一窗口和快速審核機制,縮短行政流程時間。

 

Biobank 整合平台聯盟,就是整合國內的人體資料庫,讓醫療領域人員可取得資料庫內的大量數據進行研究。

 

 

在文化產業部分,今年最火熱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支持下,該劇組與資策會合作,在社交平台、PTT 上找出可與社會有共感的觀點,再加上編劇的田野調查與人物設定,撰寫出讓觀眾有共鳴的劇本,最後創下收視佳績,成為公共電視台史上收視率第三高的戲劇節目。

 

《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成功除了劇本外,以超高畫質技術拍攝也是關鍵之一。在文化部的協助下,此劇採用 4K 技術,以逼真畫質創造出觀眾的絕佳收視體驗,而 4K 影像不僅需要更換前端的攝影器材,後端的影音處理與資料儲存也都要同步跟上,這些政策都讓我國的新創產業有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環境。

 

 

投入長期資金 打造一條龍產業體系

 

政府的全力支援,創造出我國有史以來的最佳新創氛圍。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相對於國外,我國的新創擁有強大的利基點。首先是人才,台灣長期以來即重視教育,在此環境下,人才不但質精而且量多。其次則是擁有全球少見的 ICT 產業實力,在產業群聚與政府政策的鼓勵下,台灣的 ICT 產業相當活絡,除了有各種市占率全球第一的超大型廠商外,自行創業的各類型中小企業數量也相當多,這幾年政府各部會持續推出各種補助政策、設置新創基地,更優化了產業的新創氣氛。

 

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台灣的新創團隊技術能量不遜於其他國家,不過一直以來都習慣單打獨鬥,然而在新世代,單兵作戰已難見效,專業分工彼此合作,才能發揮最大戰力。

 

 

不過王健全也指出,我國的新創要能對國家經濟與產業發展有實質助益,仍有部分思維與策略需要改善,首先是投資心態。國內投資者的心態過於保守,大多數資金投入點都在新創團隊成果浮現後的研發末期,這固然是相對安全的投資,不過對新創團對來說,此一階段的注資效益有限,因此他認為投資者在資金配置上,可將一部分資金投入早期研發,雖然風險較大,不過利潤也比較高,並且可協助新創團隊度過最艱困的初期研發階段,增加有潛力技術的市場存活機率。

 

除此之外,台灣新創環境仍沒有一條龍的產業體系。由於企業營運需要的專業非常多,但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許多環節成為創投的工作,然而王健全認為,創投不可能肩負所有工作,市場必須要有扮演整合角色的創業扶植團隊,接下新創與創投專業以外的工作,藉此降低創業難度。

 

 

補強新創專業不足之處 鏈結國際市場

 

對於營造完善的新創環境,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劉鏡清也與王健全有同樣看法,他指出台灣現在新創環境雖然熱絡,不過政府在幾個層面可以再度強化,多幫新創團隊一把,尤其是市場資訊的掌握。

 

他指出成功的企業必須對產業資訊有足夠的掌握,這些資訊包括市場、競爭者、消費者等三方面,不能掌握的話,產品註定會失敗。對成熟企業來說,一次損失或許還可以吸收,但對資源窘迫的新創來說,可能就會決定生死,而多半技術出身的團隊不具備這部分的知識,因此他認為政府必須要有協助機制。

 

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劉鏡清表示,Invention(創造)與 Innovation(創新)不同,創造者只需要把技術或產品發明出來即可,但創新必須加上管理,而現在國內多數新創團隊都缺少管理知識,因此經營起來非常艱辛。

 

 

另一個需要協助的是財務專業,劉鏡清以他個人多次輔導新創的經驗表示,現在的新創團隊對財務評估都太樂觀,但其實這幾年因為失敗者眾、市場不確定性過高,投資人對投資新創的意願已經降低,而失敗的常見因素就是財務管理能力不足。他表示在產業裡,Invention(創造)與 Innovation(創新)不同,創造者只需要把技術或產品發明出來即可,但創新必須加上管理,而現在國內多數新創團隊都缺少管理知識,因此經營起來非常艱辛。

 

為了增加新創企業的市場存活率,現在新創政策都有業師機制,讓具備經驗的業師協助新創團隊制定行銷策略,甚或教導財務層面的公司經營,不過劉鏡清認為,企業需要的並非經驗而是方法,經驗的形成因子是過去時空背景所構成,然而因應過去環境條件所做的策略,在不同時空的現在是否依然有效?這恐怕要打上問號,因此他指出,與其找業師,不如廣邀各領域人士,建立起新創扶助團隊,協助新創團隊以科學化的方法解決營運問題。

 

政府可發揮效益之處還包括鏈結全球,王健全指出台灣的市場規模有限,因此從過去至今,外銷一直是台灣產業的重要環節,現在新創團隊也應該師法前輩,找出國際出海口,對此王健全認為政府在此可以注一臂之力,他建議可以參考以色列的作法。以色列會善用在美國華爾街猶太裔企業家的力量,將以色列國內新創企業包裝成一大型團隊,並將此方案與矽谷鏈結,由於此團隊內彙集了大量解決方案,除了可以讓需求者從中挑選合適的技術外,團隊內的技術也可以互相搭配,針對特定需求組成專用系統,大幅提升供需雙方的媒合成功率。王健全指出,台灣的新創團隊技術能量不遜於其他國家,不過一直以來都習慣單打獨鬥,然而在新世代,單兵作戰已難見效,專業分工彼此合作,才能發揮最大戰力,因此他認為政府與產業應該先攜手,集結新創之力,先做出獨角獸,有了指標性案例後,市場就會自動形成生態圈,進而帶動商機。

 

 

綠色經濟前景可期 台美新創結合可更緊密

 

至於未來的潛力發展領域,王健全認為綠色經濟會是台灣新創的好機會。他指出過去的環保一直是全球的焦點議題,過去的企業沒有環保概念,任意排放廢氣廢水,這些本來企業應該要解決的污染,最後都由社會大眾承擔,對環境或是國家經濟傷害都極大,這幾年綠色經濟概念逐漸抬頭,不僅聯合國制定出 SDGs 永續發展目標,推動永續保險原則、赤道原則等措施,鼓勵企業加強綠色作為,產業界也開始推動循環經濟。例如台糖在今年開始試營運的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就是循環經濟的典範,這座園區導入科技系統,將養豬場過去必須耗費工夫才能處理的豬隻排泄物,轉化沼氣發電和再生有機肥料,並透過設計大量減少豬舍用水,消除養豬場過去常有的異味和髒污。

 

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的豬舍導入科技系統,將豬隻排泄物轉化沼氣發電和再生有機肥料,並透過設計大量減少豬舍用水,消除養豬場過去常有的異味和髒污。



 

循環經濟不但可以解決過去內部環保成本外部化的問題,還可以進一步創造產業的差異化,對於環保議題,企業也會因有利可圖,從過去的消極配合甚至是抵制心態,轉為積極投入開發,對社會做出經濟貢獻。

 

對於近期發展,深入中美貿易研究的王健全指出,近期台商開始回流,美國政府也鼓勵台商投資台灣,政府也可順勢而為,協助台灣企業轉型,將重心從製造轉為研發,讓台灣成為亞太研發重鎮,再將研發成果獨立出來,成為各種新創團隊,此外台灣投資人也可以將資金入主美國創投,台美雙方的新創開始鏈結,進而形成生態鏈,這也有助於我國新創找到出海口,將觸角延伸到更大的海外市場。

 

 

政府法規可更開放 強化企業投入意願

 

最後則是政策與法規方面,劉鏡清表示,近十年來新科技不斷問世,每一個新科技都帶來新觀念,進而衝擊現有法律,因此幾乎每個國家都面臨了法令跟不上創新的窘況,而企業的做法會取決於政府態度,他引述 17 世紀英國政治哲學家洛克的一個觀念,「個人可以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禁止;但政府不能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許可。」不過現在政府對新創的態度卻是偏向除非允許才能做,劉鏡清表示,此一態度會讓有意投入的企業縮手,導致新創環境萎縮,對此他鼓勵國家盡量持開放心態。

 

對於法規問題,蔡志宏則指出政府會因地制宜立法,如果市場有需求,就會舉行跨部會會議研商。例如今年七月正式實施的民航法無人機法案,就立下明確的規範,讓無人機的發展有法可依,進而發展出具實用性的新商業模式,聯航科技的無人機農藥噴灑就是一例。

 

聯航科技結合定位、通訊與控制技術,可以監控目標農地的作物狀態,精準噴灑農藥。傳統作法中,一分田的農藥噴灑至少要一小時,聯航科技的無人機不但三分鐘就可以完成,而且藥劑分布更均勻、用量更省,並且可大幅解決台灣農業缺工的問題。

 

聯航科技結合定位、通訊與控制技術,能精準噴灑農藥,可大幅解決台灣農業缺工的問題。

 

從整體來看,在 AI、5G、大數據與物聯網等新科技的催化下,各先進國家近年來的新創發展越來越熱絡,台灣新創團隊在過去 ICT 產業的深厚基礎與政府政策的全力支持下也交出了亮眼成績,不過環境的建置與政策制定沒有「Best」,只有「better than better」。無論在法規或軟硬體環境建置,台灣新創產業機制都仍在進化中,透過每一環節的持續改善,台灣的新創環境將越來越貼合業者需求,為我國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發展動能。


推薦閱讀

實踐淨零行動 經濟部助攻企業搶得綠色商機

2023.10.01 特約記者 賴品瑀

邁向 2050 淨零排放 工研院引領永續之路

2023.10.01 特約記者 賴品瑀

科研、人才、治理 建立臺灣 AI 國力

2023.08.31 特約記者 賴品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