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臺灣邁向智慧國家

這裡集結產、官、學努力的碩果

最新專題 - 性別平等、普惠及適當科技

  • 跨部會推動各領域性平 看見性別 更看見台灣科技活力

    跨部會推動各領域性平 看見性別 更看見台灣科技活力

    過往科技總被視為無關性別中立的領域,然而研發過程中因缺乏女性力量與觀點所造成的侷限,卻也讓科技「看不到性別」的差異性,例如醫藥開發總以公性小鼠做實驗、車輛撞擊測試總以 170 公分 75 公斤的男性身材為基準,研發成果便無法保障每個人的安全。

  • 灌注台灣頂尖智慧科技力 平等滿足每個人的長照需求

    灌注台灣頂尖智慧科技力 平等滿足每個人的長照需求

    「科技並非有錢人的專利,而是促進平權的工具。」智齡科技執行長康仕仲如此看待,將台灣頂尖的科技能力,注入給在長照現場第一線的照顧者,從協助照護者做起,推廣人人有權享受照護與健康老化的生活。

  • 為科研注入能量與創意 廣大女力潛能開發中

    為科研注入能量與創意 廣大女力潛能開發中

    以台灣為例,目前企業、政府、高教、非營利等組織中,投入科研的女性僅佔23%,雖近 10 年成長 1.4%,然而成長率仍有待進步。檢視從 2008 年至 2017 年高等教育中科研領域的男女學生比例,除了生醫科學領域兩性比例較為相近外,就讀工程科學、自然科學男女比仍相當懸殊。

閱讀更多

探索專題

太空科技
太空科技
Space Tech

太空產業的範圍相當廣泛,包含上游的組件供應、中游的衛星發射服務商,以及下游的應用。而臺灣目前除了尚無法進行火箭發射之外,可以說是已經囊括了太空產業的各個項目。本文訪問了三個各有特色的廠商,分別從他們各自擅長的不同面向,來看看太空科技產業,與你我的生活究竟有什麼交集!

負責任的 AI
負責任的 AI
Responsible AI

未來「人機協作」會具體實現於人類生活的場景,從財務規劃到醫療診斷等等,AI 都勢必會扮演一個關鍵角色!本期專訪 Taiwan AI Lab 杜奕瑾創辦人、Mozilla 社群聯絡人 Irvin 、玉山銀行 張智星科技長、唐鳳政委來針對「負責任的 AI」進行觀點思辨。

資訊安全
資訊安全
Information Security

物聯網的時代來臨,為了避免讓網路成為駭客的破口,個人與產業將面臨資安新挑戰與行動!本期專訪 Team-T5 蔡松廷執行長、中興大學廖宜恩教授、臺科大查士朝主任、TXOne Networks執行長暨趨勢科技副總經理 劉榮太博士來分享守護資安的建議與看法。

臺灣半導體
臺灣半導體
Semiconductor

透過圖表輕鬆了解臺灣半導體從研發、設計、製造、封裝、銷售的重要性!本期專訪工研院電光所吳志毅所長談論臺灣半導體的現況與前瞻、同時邀請前台積電技術長孫元成來分享臺灣如何透過產學共營來佈局未來高科技人才!

智慧育樂
智慧育樂
Smart Recreation

每到運動賽事全國皆是熱血沸騰地為運動員應援與打氣,爭取亮眼的成績背後除了靠穩扎穩打的日常訓練,現今資通訊技術也能幫助運動員更上一層樓,不僅加入了數據分析來提升運動技巧,同時也避開不必要的運動傷害;於此疫情時代,國人外出運動與健身意願降低,同時居家健身用品、或線上健身課程的業績卻大幅成長,更帶動居家運動需求;臺灣具有製造業與資通訊產業雙重優勢,若能整合科研成果、現有政策來帶動臺灣資通產業的能量,來發展出高值化產品,吸引新創投資,達成促進運動產業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及帶動國人運動風氣之目標。

防災科技
防災科技
Tech i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臺灣位處西太平洋颱風區及環太平洋地震板塊帶,每年平均遭受 3 至 4 次颱風侵襲,並存有潛在的災害性地震威脅發生。本期專訪中央氣象局科技中心來瞭解臺灣如何突破國際氣象資訊分享限制,自主發展低軌衛星技術來提升災害預警規格;邀請臺灣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分享整合國內各部會開放資料並透過視覺化轉譯讓資料成為地方政府、民眾的決策參考依據之歷程;最後透過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的角度,希冀由政府與民間於防災體系間轉由自助、互助、公助的防災思維,來完備臺灣防災量能。

新型態網路服務
新型態網路服務
Metaverse

在各種硬體技術的支持,與疫情下遠距工作、電子商務等行為陸續發生後,元宇宙已非科幻電影中的想像,而是發展中的現在進行式。每一次的嘗試,都在共同建構更完整的新一代網路。強力的半導體產業、先進的軟體技術、蓬勃創造力及在地特色是台灣發展新型態網路服務的優勢,面向這讓人期待的未來,本系列報導盤點台灣既有及發展中的軟、硬體底蘊,介紹產業界所見到新型態網路服務的發展前景。

智慧政府數位服務
智慧政府數位服務
Smart Governance

在疫情期間,透過政府開放資料及民間自發性投入協作下,產生「口罩地圖」等許多亮點案例,不僅讓台灣成為防疫的典範,也讓更多人認識到「資料」的重要。未來台灣數位政策的發展,不再是技術跟工具提升,而是思維的轉變;加上公民社群、學研機構和民間組織共同驅動,在公私協力的基礎之上,相信台灣能開創一條智慧且開放的道路。

性別平等、普惠及適當科技
性別平等、普惠及適當科技
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對於不同社會群體的需求,在科研活動、高齡長照等領域,應用普惠、適當科技,並融入性別觀點及導入多元群體參與式設計,避免性別歧視與不平等待遇,讓台灣在科技、經濟蓬勃發展,邁向智慧國家的同時,反映性別平等的價值、回應各個族群照護需求,以成為多元共融、包容共好的社會。

更多專題
更多專題

瀏覽更多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