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穿梭街頭、農田自動灌溉、偏鄉即時會診——這些數位場景,不再是未來藍圖,而是正在臺灣各地真實發生中。這背後的推手,是一套高度整合的數位基盤建設。
過去四年,政府透過智慧國家「數位基盤」政策,積極推動高速網路建設、部署高效雲端架構、強化資安防護機制,為產業發展、社會韌性與民生便利奠定基礎。本文將帶你看見構成這些基盤的核心技術——5G、低軌衛星、雲端計算與資安防護是如何各司其職、又如何相互彼此連動,共同構築出數位發展的堅實基礎。
在數位世界裡,資訊傳遞速度就是競爭力。為了讓人與物隨時上線、即時互動,5G 行動通訊成為地面網路升級的主力。
為了讓人與物隨時上線、即時互動,5G 行動通訊成為地面網路升級的主力。(圖/Gemini 繪製)
5G 是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不只是速度比 4G 更快,而是整體架構的大躍進。像是毫米波與 Massive MIMO [1] (英語: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天線技術)等新一代無線接取方式,讓網路能同時支援更多裝置、提供更低延遲與更穩定的連線體驗。
臺灣自 2021 年積極建設 5G 網路,到了 2024 年,支援下載速率高達 2Gbps 的行動與固定網路,涵蓋率已達 83.3%。這代表:不只是能迅速下載高畫質影片,還能同時支援多人線上互動、即時監控與大型資料傳輸等應用。
更進一步的創新來自「網路切片」技術。它就像是把一條高速公路分成多條專用車道,依照不同的交通需求配置資源。遠距醫療、自駕車、智慧工廠等應用各有不同的穩定度、反應速度與安全需求,有了網路切片,就能為每種應用提供獨立、量身打造的網路通道,不互相干擾,品質也更可控。
5G 也結合邊緣運算,讓資料不需傳回中央資料中心,而能在靠近用戶的節點處即時處理。例如自駕車在行駛中即時分析影像、即刻反應交通狀況,提升效率與安全性。
升級中的 5G 還不止於此。臺灣也積極投入 Beyond 5G(B5G)技術研發,提升網路智慧調度與頻譜的此用效率。下一步是讓地面基地台網路,與天上的低軌衛星協同運作,整合為「星空地一體」的通訊架構。未來,無論我們身處在深山、海上或災區,不必擔心連不上地面網路,低軌衛星會自動補位,維持穩定的資料傳輸,實現全天候、全覆蓋的網絡,增強防災、產業、智慧生活等網絡的應用與韌性。
即使基地台密集佈建,仍難以達到全面覆蓋的通訊,像是高山、海域或災區。此時低軌衛星便成為這些區域通訊的關鍵支援力量。
低軌衛星在距離地球表面約 500 至 2000 公里高度的軌道上運作,比中、高軌衛星距離地表更近,因此傳輸延遲更低,非常適合即時通訊需求。這類衛星常以「星座」方式部署,也就是數百甚至數千顆小型衛星組成一張網,彼此協同工作、共同覆蓋全球。美國、英國、加拿大、印度等國皆大力發展相關技術,商用與戰略部署並進。
低軌衛星在偏鄉連線、災害備援、船舶與航空通訊等場景中發揮關鍵作用,並與 5G 協同形成地空整合的網路架構。為了推動臺灣衛星通訊產業,行政院在去年(2024)召開「衛星通訊產業策略會議」,邀集各部會與國內外的專家,就衛星通訊的技術、應用、願景與產業生態系四大主題商討。會議中,眾專家指出臺灣在半導體製造領域的優勢,非常適合投入晶片與通訊酬載等關鍵項目,搶佔新一代非地面網路(Non‑Terrestrial Networks,簡稱 NTN)應用的戰略位置。
低軌衛星透過地表近距離運行,能將網路訊號傳遞到傳統基地台無法涵蓋的地區,如高山與海面,補足通訊死角,強化數位連結的完整性與韌性。(圖/ChatGPT 繪製)
有了 5G 與低軌衛星高速傳輸資料,還需要能夠即時處理、存取與調度這些龐大資訊的後端平台,這正是雲端計算在背後發揮的力量。
雲端計算的原理,是透過虛擬化與分散式架構,將原本分散在各地的硬體資源集中管理。對使用者來說,只要連上網路,就能立刻打開一座遠方的資料中心,不用自己買設備也能存取和處理資料。舉例來說,企業可以把資料、AI 模型訓練、線上服務等放在雲端平台,不需自建機房;民眾能在行動裝置上享受玩連線遊戲、收看串流影音。
這種模式大幅降低了企業的 IT 成本,讓應用服務的開發與部署變得更靈活快速。
雲端也與邊緣運算整合,讓資料可以在靠近使用者的節點即時處理。例如智慧工廠的即時監控、交通號誌的智慧調度,都能在地端完成,提升效能並減少延遲。
雲端計算透過虛擬化與分散式架構,為各產業提供即時運算與彈性資源調度,成為智慧工廠、自駕技術與資料服務的核心支撐。(圖/ChatGPT 繪製)
數位世界便利迅捷,也讓資安成為基礎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一環。臺灣自 2021 年起導入「零信任架構」,也就是不預設任何用戶、設備或請求是可信的,所有存取都需層層驗證,並依據權限給予對應的資料與功能。
因應新一代網路架構帶來的挑戰,臺灣也建立了「5GSec Assure 資安自動化檢測平台」,針對數位產品與服務做全面的資安偵測,從需求設計到發布前的測試,企業可將資安功能整合到每個開發階段,進行自動化弱點掃描與滲透測試。在服務上線前先模擬駭客行為查找漏洞,有效降低潛在風險。
此外,政府也建置福爾摩沙開放網際網路交換中心(FOX),讓臺灣的資料能在本地交換,減少對國際節點的依賴,強化數位主權與網路韌性。
我們每天享受的雲端服務、智慧製造與遠距醫療,看起來彷彿只需一鍵啟用、自然串接,背後卻仰賴層層的技術架構與縝密政策規劃支撐。唯有掌握這些底層技術的運作原理,才能真正理解這一切便利從何而來。
臺灣的數位基盤,不只是硬體堆疊,而是一套持續優化與演進的系統工程。從推進 B5G、布局低軌通訊、建構 FOX 到強化資安驗證,背後反映的是臺灣在數位時代的核心實力。
[1] 是一種用來描述多天線無線通訊系統多重路徑傳輸的抽象數學模型,能利用發射端的多個天線各自獨立傳送訊號,同時在接收端用多個天線接收並恢復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