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所謂三經合流,是由三個感官神經所組合而成的半導體相關展品,第一經是腦經,鈺創的利基型緩衝記憶體就如同人類的大腦,掌管記憶(Memory);第二經是視覺神經(Vision),鈺創發展網路攝影 IC,也發展出 3D 視覺圖像。盧超群董事長指出:「物件是立體的,人類視覺不該停留在 2D 圖像,因此我們在 2 年前就已經發表了 3D 視覺技術。」後來,蘋果的 iPhone X 也開發出臉部辨識系統讓 3D 圖像受到舉世關注。第三經則是指神經傳輸(Connectivity),鈺創的 USB 3.1 主端產品如同人體神經系統,負責傳達內容,速度亦有技術突破。
看見未來趨勢,盧超群首先談到半導體協助人類將原有的自然智慧可以被展現出來,例如臺灣與日本都在發展 AI 智慧安全帽,藉由內建攝影鏡頭,幫助人們做出更精準的行車判讀,半導體產品亦可以幫助盲人看得見東西,這些都是人工智慧增加人類自然智慧的最佳例證。
回顧過往,人工智慧發展緣自於數學邏輯系統的進步,「半導體則可協助這些進步轉換為實際使用,」盧超群指出,可見人工智慧要靠半導體產品技術突破來支撐其發展。由過去摩爾定律的演進,促使半導體晶圓製程一直微縮,晶片堆疊技術也不斷革新,如今有人預言摩爾定律將在 2025 年結束,盧超群卻認為將走向類摩爾定律與指數型經濟成長。
摩爾定律是在積體電路上不斷擺進電晶體,使其功能爆發,盧超群認為未來在晶圓微小化同時,還將以異質性晶粒排列,搭配封裝堆疊技術創新,將不同的材質元件擺進電晶體,如微小化的攝影鏡頭,進而擴充功能。技術突破下,他也預言:「異質性整合時代來臨,邁向 1奈米亦指日可待。」
隨著異質化整合技術的發展,半導體產品將可介入愈來愈多元的數位匯流範疇,例如鈺創在 2017 年打進日本汽車大廠的先進駕駛輔助 ADAS 系統,也與日本筑波大學附屬醫院合作肝臟腫瘤手術,透過3D相機建立肝臟模型與血管分布,就像肝臟的 GPS,「可透過 3D 視覺去除不相干影像,清楚檢視到每一顆在血管上突變的腫瘤,幫助醫生在下刀前做出最好判斷。」
以本質來看,盧超群認為這正是在幫助人類的生活進步,他設想若累積大量的 3D 影像資料,將可協助醫療體系建構出不同類別的腫瘤雲,再藉由持續的視覺、傳輸、記憶,建立一個資訊完整的醫療資料庫,發揮半導體的社會功能,協助落實精準醫療目標。
在告別摩爾定律之前,盧超群提出了新科技定律:
這項新科技定律的意涵是,半導體乘上不同 App 系統次方,再乘上兩個 C 加起來的次方,第一個 C 是 Content(內容),第二個 C 是 Cloud(雲端),也就是內容不斷傳送到雲端,在如此發展結構下,將可達到智慧經濟。
若以預估數字來看,現在全球晶片營收是 4,200 億美元,未來 6 年將增加至 6,600 億美元,而盧超群樂觀的認為在新科技定律支持下,全球晶片營收將可望突破 1 萬億美元,發展無可限量。
而回歸執行面,這些未來的想像都端賴 5G 來實現,盧超群笑說:「5G 是工具,是傳輸的必備條件,AI 終端晶片才得以技術突破,發展 5G 絕對刻不容緩。」
反觀過去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突飛猛進,動力來自臺灣早期工程師們對技術突破的慾望,盧超群也期望年輕世代的工程師能在數位國家的帶領下,持續保有這股研發的熱情,共同追求臺灣新興科技進步,讓人工智慧與數位匯流激迸出更多創新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