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跨域人才集結!從頂尖到基層運科無所不在

目前國內學界投入運動科學的研究,一部份是與國家運科中心合作,以頂尖運動員需求為優先,開發可應用的技術;另一端則是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的「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畫」領頭學界展開跨領域研究,除了傳統體育院校,目前眾多綜合大學、科技大學紛紛投入運科研究,並開辦跨領域學程。不僅協助運動員打造專屬作戰武器,更落實於促進全民的健康產業。

 

國立師範大學體育運動大樓國立師範大學體育運動大樓。(圖/蔡雨婷 攝)

 

 

精準運動科學計畫作後盾 支持大學積極跨域研究

 

包括拿下男子單槓銅牌的體操選手唐嘉鴻,巴黎奧運代表團中共有 7 位國手出自師大運動競技學系,教授相子元表示,這些國手有的選擇長期在國訓中心訓練,而選擇留在師大訓練的唐嘉鴻就近由師大精準運科計畫團隊協助。為了體操追求的「完美落地」,團隊有醫學、物理治療專業,協助唐嘉鴻曾發生阿基里斯腱斷裂的左腳快速復原且恢復狀態比原先更好;更有電機系的老師運用影像捕捉、感應器等科技,監測每個動作,協助調整姿勢,將每個動作雕琢到最完美。

 

師大運動競技學系相子元教授師大運動競技學系 相子元教授(圖/蔡雨婷 攝)

 

 

「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畫」還支持清大團隊協助拳擊選手陳念琴情報搜集與分析資料,相子元認為綜合大學具有優勢,可以邀請校內各系所人才跨領域合作,精準運科計畫提高了投入研究的誘因,但他也直言,由於應用型研究發表不易,若無經費支援,學界參與的意願恐不會太高。也觀察到,經過長期醞釀與累積,已經有越來越多願意接受運科協助且具備相關概念的教練、選手持續往基層深化。同時,隨著 AI 科技的發展,科技產業也更有意跨足運科與健康促進產業,可喜的是,跨領域應用的運科產業正在逐漸成長中。

 

以師大為例,除運用運科培訓頂尖運動員外,還有多項研究計畫正在進行,同時與業者合作。例如另一精準運動科學計畫,是由師大女足隊、運科團隊及長庚醫學院合作,設法透過生理學、營養學的研究,揭秘為何女性運動員較容易遇到運動傷害。亦有計畫是與國家運科中心、智慧穿戴設備業者 Garmin 合作,長期監測女性運動團隊隊員在訓練與比賽中的生理資料,比賽期間再加上定位系統追蹤隊員跑位、統計跑動與跳躍次數等,累積的數據不僅可以分析運動員個別需要加強訓練的弱點,這些監測資料,還可供教練更精準也全面掌握隊員狀況並進行調度。

 

師大運動競技學系訓練室一隅師大運動競技學系訓練室一隅(圖/蔡雨婷 攝)

 

 

這套系統在今年的瓊斯杯已獲女籃隊運用。相子元指出,雖然連敗日本隊 50 分以上的戰果恐怕會讓人覺得不值一提,但對他而言,足球、籃球、排球等團體項目雖難打入亞奧運等頂尖殿堂,但師大過去為養成體育教師及教練而持續培育的學生運動員,如今在運科發展過程將扮演重要的種子角色。

 

 

最新資訊持續交流激盪 跨域運科人才集結中 

 

相子元表示,過往教練會抗拒和恐懼運科的導入,通常是因為無法駕馭或不瞭解,累積了資料卻不知如何運用,但隨著選手與教練專業知識增強、對運科已有概念,且國際成功案例增多後,他們逐漸有意願與運科團隊合作,共同挑選適合的工具;而許多學生運動員在訓練與求學過程對運科產生興趣,選擇繼續攻讀碩博士進而投入研究或進入業界,正是運科產業最需要的跨領域人才。

 

「儀器會越來越簡化,教練的角色會越來越重。」相子元解釋,儀器與技術會因為運動難度而有不同程度的介入例如基層選手的表現是教練肉眼就可以觀察,但到了競賽選手,細膩度就絕對要儀器協助。

 

運科的關鍵在於用科學觀念看待運動與訓練,如果希望擴大應用範圍,讓基層選手與一般民眾也能使用,原本應用於頂尖選手的儀器與用品,可以透過不同程度的輕量化、降階來進入市場。

 

相子元老師原本為了協助運動相關產業了解最新動態,引進國際最新的運科情報,運作「Sportscience 運動科學網」,持續發表科普文章推介國內外學術論文、期刊,長達 6 年。本為了產業界而撰寫的初衷,無心插柳,引起不少運動愛好者關注,紛紛要求轉載,對相子元老師來說,樂觀其成,認為越多人了解正確的運動新知,運動科技動態,就更能促進運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Sportscience 運動科學網」已 6 年,持續發表科普文章推介國內外學術論文、期刊,出發本為協助相關產業,後續也受運動愛好者關注。「Sportscience 運動科學網」已 6 年,持續發表科普文章推介國內外學術論文、期刊,出發本為協助相關產業,後續也受運動愛好者關注。(圖/運動科學)

 

 

由於運科研究日新月異且領域廣泛,如何協助教練、運動員挑選到最適工具?相子元指出,運科團隊必須對科技深入了解,掌握全球最新運動科技的趨勢與應用狀況,例如其他國家的代表隊採用的技術與工具,才能夠提供有效的幫助。以師大研究團隊為例,不僅持續收集文獻,更是有機會就跑遍全球許多科技展、器材展。他更指出,國際學術單位與國家訓練中心間經常進行良性的交流且樂於分享,例如 2004 年雅典奧運,賽前台灣射箭隊就曾前往澳洲坎培拉國訓中心參訪,結果該屆我國選手成績超越對方,隔年就吸引澳洲坎培拉國訓中心來觀摩。

 

相子元語重心長地說,臺灣產業包括機能布料、自行車、健身器材、製鞋等技術一直以代工的角色在協助運動產業,早已是隱形冠軍,也深受全球運動產業界重視,近年因半導體及 AI 產業的發展,更能顯著感受到臺灣受肯定的程度。目前可以看得到國內科技業也積極投入運科研發,以往產學合作的模式,多是產業想找大學實驗室共同合作研發,但近來已經直接邀請運科相關科技畢業生直接入職投入產業,更有不少畢業生投身新創。但也指出,目前國內科技產業與運動產業直接合作的成功案例仍不多,究其原因,產業做事方法與節奏步調存在差距,這更凸顯學校培養跨域人才的重要性。

 

臺灣產業包括機能布料、自行車、健身器材、製鞋等技術一直以代工的角色在協助運動產業,早已是隱形冠軍且深受重視臺灣產業包括機能布料、自行車、健身器材、製鞋等技術一直以代工的角色在協助運動產業,早已是隱形冠軍且深受重視(圖/蔡雨婷 攝)



面對此風潮,包括師大等綜合大學、科技大學紛紛規劃運動科技學程,例如師大明年正式開課,邀請電機、數學、資工的學生參與。「醫學院的學生,希望可以多學生理運動跟科技;工學院的學生,可以多學點運動跟身體生理相關;運動選手出身,就多學點科技、人體解剖...」相子元以自家研究團隊為例,說明運動科學/科技要研發出的整合應用運科,需要不同背景成員互相借重學習彼此的專長。相子元教授從機械工程專業轉戰運動科學/科技,也坦承早期發展不易,近年來運動科學/科技逐漸被重視,甚而進入到家庭,已經進入科際整合的階段,也更印證了對於不同層面的影響力。


推薦閱讀
奪牌源自細節 運動科學蘊藏深厚學問
2024.09.12 特約記者 賴品瑀
奪牌源自細節 運動科學蘊藏深厚學問
沉浸運動樂趣 運科為你量身打造健康處方
2024.09.12 特約記者 賴品瑀
沉浸運動樂趣 運科為你量身打造健康處方
科技賦能運動:奧運競技與全民健身的全新時代
2024.09.12 特約記者 賴品瑀
科技賦能運動:奧運競技與全民健身的全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