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到產業應用,全面開啟創新數位新未來

行政院政務委員  唐鳳

 

數位轉型迫在眉睫,臺灣除了積極在教育端將數位科技融入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政府更積極為產業搭建一個創新實驗的平臺,讓新的技術與機會可以在臺灣生根。

 

面對劇烈變動的時代,大部分的領域不斷在重組、整併,現今許多已知的職業或工作,未來可能都已不存在。而當科技顛覆世界,社群網路崛起、人工智慧帶來的創新,改變了下一代看世界的角度,也全面顛覆對教育的想像。

 

所以,即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一改過去重視能力導向的教育方式,在知識學習外,更強調素養能力的養成,強調「自發」的學習,不再透過分組、分科,讓人才分流;到了高中端,更導入原先大學才有的選修制度,讓孩子透過跨領域課程的探索,從生活出發培養發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科技為教育帶來新變革

 

「我們希望鼓勵孩子思考,這個世界沒有標準答案,當你想要讓世界變得更好,新科技就是幫助你的工具,讓你達成社會使命與人生目標。」政務委員唐鳳笑說。

 

未來的學習不再侷限於科目,而是打破框架,帶領孩子從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探索、批判、思考,進而關懷周遭的環境;而科技是他們最好的學習工具,尤其是在把寬頻視為人權的臺灣,無論是偏鄉或離島都有寬頻;再加上 4G 的普及,科技完全顛覆孩子的學習,讓他們不再是課堂上被動的接收者。

 

他強調:「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充分了解,無論未來世界變得如何複雜,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擁有改變的力量。」同時培養孩子自發的關懷,願意與人合作。

 

為了因應教育變革,在大學端也正研擬修正有關大學的「學位授予法」,讓學位不再只是由單一學系提供,以跨領域的方式學習有興趣的相關知能。當世界趨勢不斷變化,光是四年的大學教育未必能因應需求,終身學習也將成為趨勢。

 

 

「現在行政院正在推動的社會創新行動方案中,其實高等教育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試辦了為期兩、三年的USR,也就是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讓大學的能量能與社會脈動密切結合。」唐鳳指出,USR就是為了幫助學生貼近社會的需求,從做中學,累積經驗;同時讓大學學程的設計能即時回應社會需求,與社會共生。

 

 

 

以開源模式建立共享共好,擴大影響力

 

在教育變革之外,自從維基百科社群大鳴大放,打破了既有規則,建立起共同編輯、共享資訊的模式,帶動起開放資料風起雲湧;同時,開源軟體也成為驅動科技創新的力量,讓許多新科技、新機會得以自由展開。

 

唐鳳分享,「所以當前我們也積極建立開放的政府,包括邀請大家一起討論參與式預算,連政策及法律都可以因應時代的變遷而修正、調整。」這些都奠基於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之上,讓更具開創性、開放的、開源社群的觀念更加普及,從人才培育延伸到產業創新,全面擴大影響層面。

 

一路走來,臺灣憑藉著虛實整合、技術領先的數位優勢,不只培養了無數未來科技數位人才,在產業創新應用方面,也持續保持充沛的動能。

 

以人們生活緊密相連的數位金融發展為例,正因為臺灣各地寬頻建設普及、加上人人都有行動載具,因此提供了數位金融很好的發展環境,許多的創新的營運模式也開始遍地開花,例如虛擬通貨、共享經濟等。唐鳳指出,「雖然金融業在臺灣受到高度規範,但為了鼓勵創新,政府單位也積極為產業找解方。」為此經濟部推出「創新法規沙盒平臺」,透過法規鬆綁的倡議打造更友善、更彈性的創新發展空間;還有國發會成立新創法規調適平臺窗口,以及「金融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幫助創業者有更多實驗創新的機會,在錯誤中累積經驗、降低社會成本,蓄積成功的能量。

 

數位科技顛覆世界,「現今人與人工智慧發展的過程愈來愈密切,形成共生的關係,可說是人們智慧的延伸。科技幫助人們省下更多時間與流程,讓人們能關注周遭的事物、擁抱不同的生命經驗,同時思考如何讓生活變得更好。」

 

唐鳳也深信,科技時代下永續與共好的概念讓人們在追求物質之外,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看見幸福。


推薦閱讀

台大智活中心伴百工百業 碰撞出 AI 世代的創意解方

2024.07.15 特約記者 賴品瑀
推薦閱讀 台大智活中心伴百工百業 碰撞出 AI 世代的創意解方

臺灣半導體前進東歐! 首座 IC 設計海外基地為何落腳布拉格?

2024.05.31 特約記者 何宇軒
推薦閱讀 臺灣半導體前進東歐! 首座 IC 設計海外基地為何落腳布拉格?

以「數位新南向」連結世界 讓在地人才成為臺灣科技生力軍

2024.05.31 特約記者 何宇軒
推薦閱讀 以「數位新南向」連結世界 讓在地人才成為臺灣科技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