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從資料互通到全民參與,打造更智慧與涵融的政府

臺灣的數位治理,不僅止於數位化,更著重於推動整體系統的智慧化。最有感的一件事,當數便民的資料處理機制—以往要逐一前往各主管機關申請的政府服務,如今民眾可透過 MyData 平台一站瀏覽,不再需要像是跑大地遊戲一樣,奔波於不同單位之間申請資料。

 

從跨部會資料交換、個資自主、到開放政府行動,「數位治理」分組深耕四年的積累,打造出一套兼顧便民與效率,公私協力,實踐民主的智慧政府。

 

T-Road:讓政府跨機關傳輸資料安全流通的基礎建設

 

過去,政府機關間缺乏系統性的聯通管道。不同單位要取得資料,得經公文申請,透過紙本或電子郵件傳送,特定機關則架設 API 或串接資料庫。資料傳輸方式各異,難以追溯取用紀錄、增加資料在傳輸過程中遭竊的潛在資安威脅。

 

為了讓政府內部的資料傳輸更安全,國家發展委員會參考愛沙尼亞的 X-Road,於 2021 年建置 T-Road 系統,採用「不保存、可追蹤」的原則:所有資料都透過政府骨幹網路(GSN)加密傳輸,資料不會被平台留存,僅保留傳輸紀錄以便於異常狀況發生時,可回溯追查。

 

T-Road 的服務已深入普及政府各個角落。截至 2024 年底,已有超過 40 個資安 A 級機關[1]成功導入 T-Road,提供超過 150 項跨機關資料介接服務,每月透過 T-Road 傳輸的資料量平均超過 180 萬筆。

 

除了便利性, T-Road 帶來的另一項優勢是安全性。以司法院為例,審查國民法官的適任情形時,需要向不同機關勾稽公民年齡、職業、身份、戶籍地居住時間等資料得分別。在數位部協助司法院導入 T-Road 之後,司法院即可線上查證國民法官資格,既加速審查程序,也確保公民的個資在傳輸過程中,獲得安全保障。

 

以 GSN 為基礎,T-Road 搭建起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資料傳輸橋樑(圖/數位發展部

 

 

MyData 平臺:讓公民自主掌握資料流向

 

2020 年起推動的 MyData,將分散在各部會的個人資料集中到單一平台,民眾可一次打包所需的個資,並授權給業務機關。舉例來說,以往想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民眾,得向多個機關取得個人戶籍與財稅等文件,曠日費時又傷神。有了 MyData,可一鍵連結貸款所需資料,民眾可在線上授權政府將資料傳送給銀行。不用再請假跑政府機關,也省去等候時間。

 

截至 2024 年,MyData 已介接 83 個機關、提供 136 項個人資料服務。隨著納入 MyData 的政府機關增加,民眾對自身在公部門的資料自主權就越完整—哪一方索取資料、自己授權給哪個單位的紀錄一目瞭然。

 

企業因 MyData 而提高服務效率。以渣打銀行的「信貸線上申請」為例,MyData 為此項業務減少 55% 的審核時間。目前已有 110 項線上金融服務使用 MyData,展現政府建立的資料共享模式,讓政府、民眾和企業三方都受益。

 

MyData 非常便民,可在多種場景派上用場(MyData 平台

 

 

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公民與政府共創智慧與民主的未來

 

智慧國家方案的另一個核心,是讓民眾不只當服務的使用者,還能成為政策的協作者。我國政府在 2021 至 2024 年間,推動第一屆「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2],將公私協力的願景制度化—透過邀請公民對開放政府資料、各式政策表達想法,讓行政機關與民眾展開對話,彙整出 12 項承諾事項

 

在資料公開上,政府開始建立「高應用價值資料」評估機制,確保釋出的資訊更符合民間需求;例如環境部便將人工魚礁區範圍與離岸風電資料接入海洋資料庫,讓能源發展與海洋保育之間的對話有了更紮實的依據。

 

參與的面向日漸擴大與深化,讓公共議題逐漸走進日常。青年署推動的「青年好政-Let’s Talk」,帶動 90 多個團隊走進校園和社區,帶動 2,000 多人參與公共討論;勞動部則嘗試以多元宣導方式,讓 1,200 多萬人次接觸到勞動意識。

 

「涵容與多元」也是開訪政府國家行動方案的核心之一。從「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簡稱 CEDAW)國家報告的審查,到新住民語文支援人員走進校園、原住民族委員會建置南島圖書資訊資料庫,不同社群的需求逐步被納入政策設計的框架。

 

開放政府資料發揮反貪腐的重要功能:廉政署成立「機關採購廉政平臺」提升採購透明度;法務部舉辦的洗錢防制教育訓練已有超過 13 萬人次參與;「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的查詢量更突破 10 億次。資料透明讓全民一起檢視,貪污便無所遁形。

 

開放文化基金會在 2021 年與國家發展委員會合作舉辦「開放政府培力工作坊」,邀請參與承諾事項的公務機關學員學習與交流(圖/開放文化基金會

 

 

數位治理深化民主、便利民生

 

四年的深耕,讓臺灣的數位治理不再只是單點突破,而是逐步形成系統性的網絡。當政府內部的資料流動更安全、民眾的資料應用更便利、社會的多元聲音更能進入政策討論,數位治理便從「技術升級」,走向全面的「基礎建設」。

 

智慧國家方案四年來最大的成果,便是讓科技成為支撐民主與民生的基礎建設。

 

 


[1] 依「資通安全責任等級分級辦法」的定義,將政府機關的資通安全責任,由高至低劃分為 A, B, C, D, E 五個等級。

[2]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責「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於 2021-2024 年彙整並執行第一屆行動方案,共計 12 項承諾事項;2025-2028 為第二屆行動方案。關於「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的完整內容、執行情形與獨立報告,可在此看到國家發展委員會整理的完整資料。想簡短的了解開展此方案的脈絡、整體機制,可參考開放文化基金會的文章


推薦閱讀
從預測海象到即時掌握空氣品質,數位治理如何改善我們的生活?
2025.09.05 特約記者 鄭婷宇
從預測海象到即時掌握空氣品質,數位治理如何改善我們的生活?
大數據、AI 和授權認證機制,共同推動透明開放的數位治理
2025.09.05 特約記者 鄭婷宇
大數據、AI 和授權認證機制,共同推動透明開放的數位治理
臺灣的 AI 懂人權價值 讓這些國家都來合作!
2024.05.31 特約記者 何宇軒
 臺灣的 AI 懂人權價值 讓這些國家都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