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智慧治理,讓科技與民主同行

2021 至 2025 年的「智慧國家方案(2021–2025)」,讓臺灣完成從「政府服務上雲」到「治理系統智慧化」的重要轉型。跨部會資料交換平臺 T-Road 已串接 83 個機關,MyData 服務普及全國,讓民眾能安全授權政府或銀行使用個人資料,辦理報稅、貸款與社福申請。這些成果,為「智慧國家2.0」綱領奠下堅實基礎。

 

智慧治理的願景,是讓政府不只數位化,更值得信任。當 AI、跨境資料流通與資安成為國際焦點,政府必須在效率與民主之間取得平衡。智慧國家 2.0 的目標,是建構以人為本、永續發展的數位政府,讓人民在科技進步中感受到安全、便利與信任。

 

 

完善數位法制與資料治理制度

 

未來四年,「智慧國家2.0」綱領將推動九項與人工智慧、個資保護、資料創新利用相關的法案或修法,為新興科技建立明確規範。這呼應歐盟《AI 法案》、美國 AI 行政命令及日本「可信任的數據自由流通」原則,展現臺灣在法制面與國際趨勢並進的決心。

 

過去四年,臺灣在 MyData 與 T-Road 的實務運作上累積了豐富經驗,顯著提升行政效率。下一步,政府將聚焦於建立可信任的資料共享機制,提升公務機關的資料治理品質。為使制度落地, 將逐步輔導機關導入資料經緯架構,建立可複製的治理模式。

 

同時,政府也將推動資料分級管理與演算法透明制度,讓民眾能明確掌握個資的使用情形。這不只是行政效率的提升,更是培養「民主科技」的關鍵。臺灣也將積極參與國際資料治理的對話,建立跨境信任機制,確保產業在全球數位市場中合規,具備與他國合作的優勢。

 

 

打造以民為本的智慧服務政府

 

智慧治理的第二項任務,是讓數位服務真正貼近人民生活。政府將以民本導向為核心,運用人工智慧、感測技術與數據分析,讓公共服務更即時、更精準、更有韌性。未來持續發展智慧服務,並強化跨部會資料整合與資安防護,確保政府在多重挑戰下持續穩定運作。

 

「智慧國家2.0」綱領將延續既有的線上報稅與 AI 智慧客服經驗,進一步導入 AI 搜尋輔助、防災監測、氣候風險管理與公共設施管理等系統,提升災害預警、氣候調適與政策執行效率。民眾可透過自然語言互動查詢地政、稅務與法規資訊,或由 AI Bots 平臺與智慧秘書引導完成服務申辦,並接收主動推播的精準通知,減少往返與等待時間,讓數位工具真正成為日常生活的助力。

 

人工智慧可用於氣象預警,提高預測雨量的準確度,能及早在氣象災害發生之前,預先安排防範措施(圖/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這樣的方向與國際發展相呼應。日本數位廳近年推動電子政府轉型,普及數位身分認證並建立「業務持續計畫」(業務継続計画),確保在災害或系統異常時關鍵服務不中斷。「智慧國家 2.0」綱領同樣將韌性納入治理設計,強化基礎設施與應變能量,使公共服務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穩定運作。透過與國際經驗接軌,臺灣持續提升服務品質,展現與先進國家並行的步伐。

 

 

推動公私協力,發展公民科技

 

開放資料與公民參與是智慧治理的重要基礎。2024 年,政府已完成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開放資料平臺釋出上萬筆資料,並與民間團體及新創合作,開發交通、教育、環境等應用服務,讓資料成為公共創新的能量。

 

「智慧國家2.0」綱領將在此基礎上持續前進,結合開放資料、產業技術與群眾創意,透過多元協作機制與黑客松等實作平臺,促進公民參與並推動高潛力解決方案落地,實現公共價值共創。政府將舉辦全國性黑客松,鼓勵全民運用開放資料與公民科技提出社會議題的解方,並以數位轉型與淨零永續為主軸,發掘跨國合作機會,推動國際黑客松,拓展公民科技的全球視野。

 

「2025 總統盃黑客松」徵件啟動的記者會。今年(2025)以「雙軸轉型 綠色成長」為主題,邀請產官學研社群組隊,運用開放資料與人工智慧,提出解決方案(圖/數位發展部

 

同時,政府也將打造中央與地方、公民社群共同參與的協作模式,發展公民科技試驗場域與地方創新機制。透過跨部會與地方政府的意見徵集制度,深化民眾參與與在地連結,並強化成果案例的擴散與制度化轉化,讓實驗成果轉化為可持續運作的公共服務創新。這樣的推動方式,讓臺灣的開放政府與國際趨勢接軌,也展現「智慧國家2.0」綱領所強調的共創精神,讓科技成為推動社會福祉的力量。

 

「114 年全國公民科技試驗場域 Civic Tech Taiwan」 安排獲選的民間團隊與地方政府交流,公私協力,開發能解決公共問題科技與服務(圖/數位發展部

 

 

從數位政府邁向智慧治理

 

回顧過去四年,臺灣已完成資料整合、智慧服務與跨部會協作的基礎。下一階段的挑戰,是讓這些成果變成制度與文化。「智慧國家2.0」綱領的智慧治理,不只是系統升級,而是治理邏輯的改變。

 

當法制讓資料應用更透明,當智慧服務以民為本,當公民能共同參與政策,科技就不再只是工具,而成為民主的延伸。


推薦閱讀
讓人生後半段更精彩、讓工作現場更安心
2025.10.15 特約記者 鄭婷宇
讓人生後半段更精彩、讓工作現場更安心
從預測海象到即時掌握空氣品質,數位治理如何改善我們的生活?
2025-09-05 特約記者 鄭婷宇
從預測海象到即時掌握空氣品質,數位治理如何改善我們的生活?
大數據、AI 和授權認證機制,共同推動透明開放的數位治理
2025-09-05 特約記者 鄭婷宇
大數據、AI 和授權認證機制,共同推動透明開放的數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