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以「數位新南向」連結世界 讓在地人才成為臺灣科技生力軍

從蔡英文前總統在 2016 年上任之後,推出的新南向政策,再到時任無任所大使林佳龍以此為基礎提出的「數位新南向」,臺灣利用自身優異的軟硬體產業、結合長久耕耘的在地臺商,在東南亞市場輸出了管理技術、服務創新、與系統整合,利用科技與東南亞各國建立更深厚的連結。讓人好奇的是,臺灣在以科技進行外交突破時,具有哪些優勢?接下來的新政府還可以做哪些事讓它更完善?本文訪問了共同提出數位新南向概念的財團法人臺灣智庫執行長呂曜志,來談這些關於數位新南向的重要課題。

 

財團法人臺灣智庫執行長呂曜志財團法人臺灣智庫執行長呂曜志。(擷取至台灣智庫)



「數位新南向的關鍵在於結合科技與社會面的連結,也就是『透過數位系統服務深耕人與人的關係』」。呂曜志從李登輝前總統的南向政策,到蔡英文前總統初期的新南向政策,說明一路以來的發展脈絡;在李登輝執政時期,鼓勵臺商到東南亞投資、降低對中國廉價生產要素的依賴;在蔡英文執政時期,進一步強化我國與東南亞之間,在社會面的關係,所以新南向政策一開始都是以教育、醫療相關項目為主。至於數位新南向,則是在有前述的臺商社群、社會面連結的基礎之後,進一步輸出我國的管理技術、服務創新、與系統整合。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B);國際勞工組織(ILO);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B);國際勞工組織(ILO);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取至經濟部)



「簡單來說,數位新南向就是新南向的 2.0 版」,時任無任所大使林佳龍曾經這樣對媒體說明。特別是 2018 年開始,美中之間對抗的情勢升高,由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架構形成之後,讓數位新南向更有著力點。

 

 

高性價比、售後服務在地 是臺灣的強項

 

具體的案例,媒體曾報導,在 2021 年 12 月有國內廠商與泰國業者簽約,取得泰國兩條高速公路的電子收費系統和交通控制系統案;也有臺灣廠商與越南醫院合作,打造越南首家智慧醫院、以及承接越南智慧巴士等專案。呂曜志說明,像智慧病床,讓患者躺在床上時,就能連結生理資訊到醫護站。而智慧交通,則可以提供如巴士到站時間等資訊、以及若路上塞車時,即時規劃替代道路等。

 

泰國高速公路示意圖泰國高速公路示意圖。(圖/Unsplash)



由於多個先進國家都在競逐東南亞市場,臺灣的優勢在哪裡?呂曜志認為,臺灣產品「便宜好用」,具有性價比的優勢;其次臺灣也有售後服務方面的優勢,原因與社會面—「人與人的關係」有關;呂曜志舉例,當東南亞學生在新南向政策的鼓勵下,來臺灣留學、進入臺灣公司實習或服務,當東南亞駐點工作需求產生時,臺灣在東南亞的業者,易於找到當地本國籍員工從事維修售後服務,或擔任經銷的經理。相較於日本廠商傾向派日本籍員工去東南亞修理機器、調整系統,臺灣的做法,不但更能掌握黃金時間處理問題,服務的頻率和品質也比較好。

 

 

培植東南亞在地員工 與臺灣建立深厚連結

 

呂曜志進一步提到,在當地培養員工、而不是外派臺灣人的作法,對雙方來說,可以共同把技術水準提高,讓當地人「有魚竿可以用」;未來他們的第二代,一旦有了臺灣的工作背景,與臺灣的關係就越深厚;對臺灣來說,也可以把高階人才留在臺灣。

 

雖然有人可能會質疑,若訓練當地員工,會不會之後技術就被學走、對方就再也不需要臺灣了?呂曜志回應,「我們就是要把餅做大,好的人當然就會留下來,而且我們也不怕人家學技術」。呂曜志解釋「偷學技術」是硬體製造的思維,但是在數位領域,會更希望別人來用我們的軟體系統,來獲取收益。所以數位領域的思考是不怕別人用、而是越多人用越好。

 

培植東南亞在地員工 與臺灣建立深厚連結。培植東南亞在地員工 與臺灣建立深厚連結。(圖/Freepik)



給新政府的期盼:統一技術規格、深入分析當地需求

 

在給政府的建議方面,呂曜志認為,目前業者最常遇到的困難,就是系統相容性,他建議政府應該要協助解決。由於新南向的城市在建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系統時,因為預算有限,都是先建構局部的系統,再慢慢引進其他的系統拼湊起來,不可能一次到位,這就會發生新舊系統資料整合的問題。例如智慧交通,可能其中的路燈、巴士告示牌、巴士路線調配的系統廠商都不一樣,這讓後期導入的公司,必須與先前公司的產品規格能夠串連。但另一個問題是,這些國家,自己都沒有先制定統一規格,所以這會是目前數位新南向最大的難題。

 

要應對這樣的狀況,呂曜志建議,除了業者應該盡量使用開源軟體,以增加寫程式的彈性、便於客製化;我國政府,也應該要在軟硬體方面,制定最基本的共同架構,讓所有業者都能遵循。呂曜志比喻,政府應該要透過統一技術、規格,打造一個「梁山泊」,然後招募各個「好漢」(廠商)加入;當眾人集合起來的規模夠大之後,客戶就可以依自己需要,像吃自助餐一樣,從中挑選想要合作的廠商,而因為他們的共同規格都一樣,所以不會有相容性的問題,便能依照客戶需求進行客製化。

 

呂曜志建議政府要在軟硬體方面,制定最基本的共同架構,讓所有業者都能遵循。呂曜志建議政府要在軟硬體方面,制定最基本的共同架構,讓所有業者都能遵循。(圖/Freepik)

 

此外,呂曜志給政府的另一個建議是,必須系統性地分析、整合符合當地需求的相關資訊。他舉例,像日本就會透過「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JETRO)這個官方組織,在世界各地收集當地社會的需求與商業發展情報,來轉化為研發項目。畢竟前面提到的如智慧交通、醫療等輸出項目,都必須高度客製化,若不用心去了解客戶的需要與市場特性,「這樣研發出來的系統,只會是一廂情願」。假如政府沒辦法在當地派那麼多市場調查人員,就必須要透過非傳統的外交途徑,去了解當地市場,例如透過曾獲得新南向政策獎學金來臺灣留學的學生,善用民間的力量,廣泛地收集東南亞的最新趨勢。這樣一來,就能發現到許多有潛力、適合臺灣投入的市場;呂曜志強調,「不然的話,我們就永遠只能接收日本、美國這些主流廠商已經定義過的資訊,或已經投入的領域」。政府必須善用民間在地、各種非傳統的方式,去收集在地市場資訊,他認為這是數位新南向成功的必要條件。



 

新南向政策:醫衛合作


推薦閱讀
跨域人才集結!從頂尖到基層運科無所不在
2024.09.12 特約記者 賴品瑀
跨域人才集結!從頂尖到基層運科無所不在
科技賦能運動:奧運競技與全民健身的全新時代
2024.09.12 特約記者 賴品瑀
科技賦能運動:奧運競技與全民健身的全新時代
臺灣半導體前進東歐! 首座 IC 設計海外基地為何落腳布拉格?
2024.05.31 特約記者 何宇軒
臺灣半導體前進東歐! 首座 IC 設計海外基地為何落腳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