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化 M 化台灣 提供數位機會 實現數位平權

我國政府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特地聚焦在數位建設,許下「城鄉連網零落差、優質寬頻隨手得」的願景,全力朝向超寬頻網路社會發展。在現今的社會,是否擁有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能否隨時上網、搜尋查找所需資訊,都成為數位平權的關鍵。

 

 

縮短數位落差 培育創新能力

 

為此,教育部在全臺灣偏鄉建立數位機會中心(DOC),目前已在 16 個縣市共設有 84 個數位機會中心提供服務,隨後並提出數位學伴計畫,由大學生引導小學生數位學習。為落實數位平權,讓每個人都有公平的數位發展機會,我國政府積極地佈建寬頻服務,在全國公共圖書館、數位機會中心、新住民教室等場所提供 100Mbps 以上寬頻上網及設備借用服務,縮短數位落差,培訓大眾的數位創新能力。

 

數位科技也帶來無限的商機,正啟動新一波的行動經濟浪潮!我國政府宣示「數位國家.創新經濟」願景,經濟部將投入 2.5 億經費,打造數位寬頻應用街區,規劃至 109 年底前將輔導 40 個街區(截至 108 年 8 月已建置 35 個街區)。



「數位國家.創新經濟」願景,在偏遠地區的原住民部落,一樣可以看得到。以往在都市區隨處可見的 i-Taiwan 無線上網服務,對於偏遠地區的原住民部落來說,卻是難以奢求願望,但原民會於 103 年起在全國原民部落建置「愛部落(i-Tribe)原住民族地區無線寬頻環境」,今(108)年 底累計規模將達 300 個部落,整體原鄉的資通訊再也不「卡卡」。

 

i-Tribe 愛部落網路服務是全球第一個以國家資源投入建置原鄉部落的戶外免費無線寬頻網路服務,對原鄉部落來說,i-Tribe 不僅是串聯原鄉部落與寬頻網路世界的高速公路,更是實現地方創生點火的關鍵。舉例來說,透過 i-Tribe,讓桃園市復興區的五月桃產值,由 105 年的 500 萬,一直攀升至 107 年的近億元產值;又如臺東縣金峰鄉的洛神花、紅藜等農特品,透過網路行銷,吸引遊客入鄉,帶動周邊商機;而衛福部也透過 i-Tribe,從雲端系統取得病歷資料,讓健保卡的過卡率由 20% 提高至 98%。

 

 

平衡數位落差 NCC 鎖定三大目標

 

早在 2012 年,通訊服務就已被聯合國指定為人權項目,通訊技術及智慧應用也成為世界各國推動國家發展的新動能,我國更鎖定「數位國家、智慧島嶼」的目標前進。無論官方或民間,我國這幾年積極推動數位各項基礎建設與數位應用服務,持續弭平城鄉數位落差,提供所有地區、族群和產業平等的數位機會。

 

為滿足偏鄉居民對超高畫質影音內容傳輸、物聯網、智慧家庭、雲端等服務需求,並落實平衡城鄉數位差距的目標,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持續推動相關政策,代理主任委員陳耀祥說明,主要包含固定網路服務、行動網路服務與防救災通訊平台建置等三大部分。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代理主任委員陳耀祥指出,NCC 為滿足偏鄉居民對超高畫質影音內容傳輸、物聯網、智慧家庭、雲端等服務需求,並落實平衡城鄉數位差距的目標,積極持續推動相關政策。




固定網路服務 數位資訊無死角

 

NCC 運用電信事業普及服務機制,使偏遠地區 12Mbps 寬頻上網平均涵蓋率達 98%,並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補助電信業者建置偏鄉通訊基礎設施,該計畫自 106 年迄今,已經完成建置 Gbps 等級寬頻服務到 48 個偏鄉,擴展 100 Mbps 等級寬頻服務到 190 個村(里),計畫在 2020 年底前,達成 Gbps 等級服務到每一偏鄉、100 Mbps 等級服務範圍涵蓋每一偏鄉地區村里部落等目標,讓偏鄉地區民眾享有與都會地區品質接近的固網服務,滿足偏鄉居民對網路數位服務的需求。

 

此外,有線電視全面數位化後,更能夠充分利用纜線頻寬資源,除了提供第二條寬頻高速公路鼓勵行動及固網寬頻產業競合發展外,例如社區或中小企業寬頻上網及基地台銜接電路,也提供高畫質及 4K 服務等多元多樣化服務選擇。

 

 

行動網路服務 防救災通訊平台

 

在行動網路服務方面,為了鼓勵電信業者至偏鄉地區建設行動寬頻網路,提高 4G 網路服務涵蓋率,NCC 修訂「無線電頻率使用費收費標準」,凡是在總體偏遠地區高速基地臺的村里人口中,涵蓋率達到一定比例以上的電信業者,就能申請減收無線電頻率使用費。目前已經有三家電信業者 4G 網路服務的人口涵蓋率超過 96%,在偏遠地區觀光景點及偏鄉居民都能夠享有高品質的 4G 網路服務。

 

我國經常面臨地震、颱風等天災挑戰,通訊傳播基礎建設受損時有所聞,防救災通訊平台建置格外重要。歷年來災害期間,造成電信業者基地臺無法通訊的主要原因為電力中斷。為了完備國內整體防救災行動通訊基礎建設,NCC 自 2009 年莫拉克風災迄今,持續在災害潛勢區、偏遠地區或離島等範圍,建置 209 臺定點式防救災行動通訊平臺,提升通訊基礎設施抗災性及備援能力,使當地民眾即使面臨災害時,仍然持續享有穩定及可靠的行動通訊服務,達成「路斷橋斷,通訊不斷」,提高整體防救災效率。

 

展望未來,陳耀祥強調,NCC 將持續布建寬頻網路基礎建設,並與各部會需求結合,藉著擴大寬頻接取涵蓋範圍,使寬頻服務深入各偏遠地區公共場域,涵蓋行政中心、學校、醫療院所及觀光景點等,開展在地數位應用能力,讓偏鄉居民也能享有高速寬頻服務,並利用高速網路從事創新經濟活動。

 

 

強化「數位平權」 國家發展重要政策

 

在數位發展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是「數位平權」,新媒體《風傳媒》前副總編輯、世新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沈超群認為,「數位平權的概念非常重要,就像父母、長者對於數位工具的使用並不熟悉,其實很多城鄉差距下的孩子,對於數位工具的使用也不理解,隨著時間慢慢成長,差距越來越大,這對國家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城鄉差距,過往或許表現在課外讀物、閱讀等層面,如今,隨著數位化的速度越來越快,數位落差成為偏鄉孩子的另一項挑戰。政府努力彌平這樣的差距,沈超群說,像是行政院規劃的「前瞻基礎建設─數位建設」,由教育部、內政部、經濟部共同提出「普及國民寬頻上網環境計畫」,重點在「打造公共數位資訊場域」、「營造友善新住民上網環境」及「普及中小企業數位應用」,這些作法是很重要的。

 

出身媒體的沈超群,以「媒體近用權」(media access)舉例,媒體近用權指在人人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權利之下,能擁有「接近和使用媒體的權利」。其中包括被動且有限度的接近權,使人人具有答辯以及更正媒體的權利,除了被動,當然也有主動的使用權,主動製作節目或是建立自己的媒體。新聞媒體強調的「平衡報導」,就是媒體近用權的一部分。

 

但其實數位也有平等的「近用權」,沈超群表示,應該讓每一位公民擁有相等使用數位的權利,現在數位權利已經成為公民權的重要一環,這些都是要靠政府及民間共同推動,才能夠落實數位平權的發展。

 

世新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沈超群表示,現在數位權利已經成為公民權的重要一環。

    

 

偏鄉社區拚數位 e 化啟動改變

 

另一個啟動實現數位平權的案例,發生在東台灣的偏鄉社區!台東建和書屋的陳爸陳俊朗的故事已為大眾所孰知,其實,數位機會中心才是點燃這股熱情的火種與起點!2005 年陳俊朗擔任台東市建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當時位在建和國小內的數位機會中心成立,是教育部電算中心在全國所設立的眾多數位機會中心之一,他成為首批接受培訓與學習的電腦志工,也認識了擔任講師的開拓文教基金會金惠雯,進而牽起了開拓與書屋的緣分。

 

陳爸的努力,為臺東偏鄉牽起了一條數位平權的路。

 


沒多久,籌建一間民間電腦教室、創立一個兼具社區圖書館與家暴庇護所的「建和書屋」,成為陳俊朗的重心,這樣的構想在 2006 年逐步成形落實。透過開拓文教基金會的協助與號召,民間贈書、二手中古電腦開始湧入建和社區。

 

一開始,陳俊朗必須身兼電腦志工與推廣服務,總是親自跑到社區民眾家中,力邀大家來上電腦課,還曾經有造訪十多次才成功的案例,這樣的熱情感染了台東大知本地區五個里的居民,居民陸續接受電腦課程的培訓。

 

在一個租借的場地中,備有 15 台二手電腦,而 20 位電腦志工更是靈魂人物,協助社區居民學習電腦操作,就連許多銀髮長輩,也加入這一波數位化的腳步,數位平權與機會在此萌芽、落實,展現無限可能。

 

建和社區居民的數位成長顯而易見,幾個月前才初次接觸電腦、開始學習電腦操作的鄉親,沒多久就已經可以自行使用電腦,甚至有能力製作宣傳單、生日卡片、標會單…等實用工具,多元地應用在日常事務中。孩子們則會上網連線、查詢上課所需的資料,當然也不會錯過最愛的電腦遊戲!

 

曾經沒報紙、沒雜誌、不買書、沒電腦的偏鄉建和社區,飄起書香、鍵盤聲四起,雖然陳爸於今年 7 月因心肌梗塞離世,但他創建的 e 化天地已經在這個溫泉鄉中點燃了 e 化火種,改變正在持續當中!

 

因應數位應用的浪潮,數位機會、數位平權已經成為全球各國政府關切的議題,透過寬頻網路的布建,透過偏鄉的數位機會中心運作,提供每一位國民公平的數位機會。展望未來,超寬頻網路將進入人們的生活中,科技全面應用於交通、醫療、教育、娛樂、生活等領域,無人車到處趴趴走,智慧家庭一指搞定等都將成為日常,也帶動人類文明與創新不斷前行。


推薦閱讀

科研、人才、治理 建立臺灣 AI 國力

2023.08.31 特約記者 賴品瑀

「AI 教育x教育 AI」 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運用 AI 能力

2023.08.31 特約記者 賴品瑀

自主學習的品格是關鍵 AI 浪潮下的創新教育

2023.08.31 特約記者 賴品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