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戰已成常態,運動員背後的「神隊友們」

在甫結束的東京奧運以及帕運中,中華隊選手在場上精采的表現收穫全國民眾的關注之外,球場上的運動科技無疑是另一個吸睛亮點,羽球項目中李洋、王齊麟組成的麟洋配在男子雙打項目中關鍵金牌點時運用的鷹眼(Hawk-eye)技術意外引爆了大家對於運動科技的關注,運動科技不再是隱藏在選手背後的神隊友們,它已經慢慢進入大眾的視野之中。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

 

 

台灣運動員今年不論是在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東京奧運及帕運等國內外賽事都大放異彩,向大眾展現了台灣科技力量的加持成果,科技部於 2018 年 11 月起,攜手產學界推動的「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畫」,在羽球、桌球、棒球、舉重與自行車等領域,讓選手們得到更好的技術支持能夠提升運動表現,未來運動科技也將進入一般民眾的生活,徹底改變我們的運動體驗。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

 

 

勝負就在分毫之間 台灣科技與運動員的完美結合

 

射箭在所有項目中算是相對靜態的運動,但當選手拿起弓開始,從判斷風向、風速、瞄準、拉弓、精細動作調整、鬆弦、餘姿,到最後射向靶心,這一系列動作都會在 30 秒內完成,這其中內涵的心理以及生理上的細節,如果單靠人眼觀察無法做到非常周全,因此運動科學在這其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舉重選手也相當仰賴即時回饋系統,舉重好手郭婞淳在東京奧運舞台上以超人之姿奪下金牌的同時,也有遠在台灣的運動科學團隊在背後支持,透過 AI 教練系統分析轉播畫面,能夠在 1 分鐘內完成運算分析,由 AI 建立出人體棒狀圖,即時回饋選手身體角度、槓鈴速度等資料,回傳給遠在東京現場的教練參考,這樣的合作模式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

 

 

動靜之間 大數據盡收眼底

 

羽毛球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球速最快的運動,2013 年由馬來西亞選手陳文宏再一次測試中測出 493 公里的殺球,至今仍是各類球種的最速紀錄保持者,即便是這麼快速的交互攻擊之間,透過大數據的分析依舊能把所有你想知道的細節通通搜集起來。

 

透過比賽影像的 AI 分析,在大數據中,選手打球的動作可以透過 3D 影像,呈現出每一拍的角度、手肘高度與球速甚至控球的穩定度、以及姿態是否正確,這些細節在大數據之中無所遁形,羽球男雙的麟洋配和世界球后戴資穎都得利於大數據的支持,在賽場上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拳擊在這次的奧運會上也有相當不錯的成績,在 51 公斤級奪下銅牌的黃筱雯以及闖入八強的陳念琴,也都在大數據中得到提升,利用大數據整理出來的模擬對手可以做到 6、7 成的效果,對於比賽中設定戰術甚至預先設下防守陷阱等待對手上鉤都更加有效。

 

以上各項運動單項選手在賽場上有更多突破的背後,都有科技部「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畫」的身影,而此項計畫還持續推動將這幾年開發出的 33 項技術成果與 31 家企業單位進行媒合,將運動與台灣產業串連起來,打造台灣產學跨界合作的平台,發揮出 1+1 大於 2 的產業價值。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

 

 

跟著智慧感測器一起翻滾吧 男孩們

 

體操運動追求的力與美以及細節的雕塑與其他競技類型運動有蠻大的不同,哪怕是一個落地的踉蹌都會造成分數上的喪失,但光憑自己的感覺去調整動作效率又太低,本屆奧運之前台灣體操代表隊好手唐嘉鴻接受了國訓中心專業運動科學團隊的協助,大大提升了自己的落地水準,從 2019 年世錦賽時的 30% 左右,到了東京奧運已經提升到 70% 左右,這也讓他在東奧男子體操拿下個人全能第七,為台灣體操寫下新的歷史。

 

而這樣的改變得利於智慧感測器的幫助,智慧感測器會在訓練時黏在選手的腰間與雙腳,透過智慧感測器,資料庫能夠收集到加速度與角速度等數據,進而評估離心力與著地的衝擊力,透過這些數據去了解落地前身體的轉速是多少,讓選手能更好的做好落地前準備,他在落地之前的那些身體的轉速到底是多少,才能讓他比較完美的去達到落地前的準備,如果沒有感測器的幫助,這些細節都無法被完整呈現。

 

 

疫情重塑運動文化 運動科技進入大眾生活成為必然

 

近兩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發威,人們的生活方式被徹底改變,運動更是如此,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 發佈的 2021 年全球健身運動趨勢調查,線上訓練高居第一名,而徒手訓練以及虛擬訓練也高居第三以及第六,很明顯可以看出人們對於在家中的自主運動需求量大增,如健身鏡結合 APP 等新型態運動服務與產品因此孕育而生,打造未來數位健康生態鏈。

 

 

 

樂齡運動人口增加 如何在安全狀況下運動成為大課題

 

高齡化的社會底下,如何讓這些長輩有更安全的運動環境和狀態,也是運動科技運用的重要範疇,跟運動員一樣,樂齡族群需要即時獲得身體狀態資訊,來確保運動的安全性,穿戴裝置是現行最好的選擇,但除了手錶和手環之外,還可能有具感應功能的創新布料、遊戲形式的生理量測系統等多元化樣式,應用在運動或康復訓練效果非常顯著,成為中高齡族群未來的重要守護者。

 

 

 

我們正在世界快速改變的風頭浪尖

 

運動文化在台灣還在萌芽期,在這個所有事物都在快速改變的時代,我們要如何跟緊潮流,形塑出屬於台灣的運動文化,現在是非常關鍵的時刻,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和 5G 等新科技的加入,讓可能性變得無限大,日常生活中的運動、娛樂、健康管理一直到各行各業各個角落都能見到被改變的痕跡,這樣的改變還會持續,而這樣的改變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既然台灣能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科技島,那我們也能運用自身優異的科技水平,來提升我們的運動文化,進而讓台灣往運動島的目標邁進。


推薦閱讀

實踐淨零行動 經濟部助攻企業搶得綠色商機

2023.10.01 特約記者 賴品瑀

邁向 2050 淨零排放 工研院引領永續之路

2023.10.01 特約記者 賴品瑀

科研、人才、治理 建立臺灣 AI 國力

2023.08.31 特約記者 賴品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