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半導體的臺灣夢!產學共營學院培育全球頂尖人才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半導體實驗室一隅。(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提供)

 

 

臺灣半導體產業近幾年表現可圈可點,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建立關鍵樞紐的地位,台灣廠商在IC設計、晶圓製造等領域已從技術的追隨者,進入領先群。然而隨著產業急遽成長,未來我國半導體產業恐面臨兩大挑戰: 一、『 人才荒 』,及二、『 頂尖實用的突破性技術 』。

 

 

臺灣半導體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人才荒

 

「臺灣半導體過去跟著領先者開發,有明確的標竿,可以集中資源截長補短,但未來要鞏固或加大領先群的優勢,就會比較辛苦,因爲前無古人,要自己找出關鍵技術,更要居安思危,預防被破壞式創新技術顛覆。因此台灣對於全方位的半導體高階人才需求大為提高,更加需要長線投資。」台積電前技術長、陽明交通大學產學創新研究學院院長孫元成表示。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產學創新研究學院  孫元成總院長。(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提供)

 

 

孫元成說,在人才「量」的部分,因為少子化,再加上學校相關系所的培育的能量有限,目前每年能提供的工程師人才遠不足業界所需;在「質」的部分,需要更多頂尖研發人才與突破性的技術創新,才能真正打「世界盃」。

 

政府為回應高階人才不足的問題,推動、訂定《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日前已在立法院三讀通過。透過法規鬆綁,讓國立大學引進產業界資源合作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今(2021)年以「半導體學院」為首發,諸多大學如陽明交大、清大、台大、成大等都申請設立相關學院。

 

 

產學合作培養人才,從事實用的頂尖研究

 

孫元成認為,藉由創新條例,導引學校與學術界回歸市場機制,讓學校能攜手企業一起打世界盃,提升學術界和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力,這是對的事情,各界回饋都非常正面。經由法規鬆綁,短期可以增加半導體領域碩、博士生招生名額、師資名額、以及經費;中、長期而言,經由創新條例,讓學校有機會擴大自籌永續基金,逐漸法人化,以更好的條件吸引全球頂尖師資與人才,加上新的「產學共創」模式,「在地化」從事前瞻性的研究。只要學校能創新、提升創值,也就會有能力提供頂尖實用的技術,增加高質量的世界級人才,為國內儲備未來發展新興科技的能量。

 

孫元成以陽明交大爲例,陽明交大一直是臺灣半導體人才與產業的搖籃,這次申請獲准成立全台第一個創新研究學院,結合前瞻半導體和智能系統,目標就是要更上一層樓,從事原創、突破性、實用的頂尖研究 。經由企業夥伴以「教學訓用」的概念,讓業界師資一同進入人才培育的循環中,協助鞏固臺灣在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樞紐地位,引領半導體技術和未來新興智能產業。但他也坦言,「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一個新的實驗,挑戰性很高。」

 

產學共創模式示意圖。(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提供)

 

 

也有人持不同立場,認為台灣是缺人才而非缺學院。對此,孫元成認為,半導體學院的設立是讓大家能正視整體半導體人才問題,也較能聚焦於頂尖研究與人才培育。如果用數字比較的話,粗估每位學生平均培育經費會比過去增加一倍左右。藉著半導體人才培育,嘗試鬆綁法規和試用一些創新的作法,未來再把成功經驗和教訓推廣到其他重點領域和產業,提升台灣整體的競爭力。

 

 

以培養在地人才優先,海外人才彌補缺口

 

至於有一派學者提出:臺灣科技人才短缺,「靠自己生,來不及了!」應該從國外找人才。但孫元成認為,從根本面來看,政府、民意、產業都希望根留臺灣,培養在地頂尖人才,這是第一優先。

 

雖然短期可以透過吸納海外人才彌補在地人才的缺口,但是,長遠來看,透過配套的用人與留才機制,積極長線佈局,對於產業發展才有勝算,否則容易幫人作嫁,甚至技術外流,這也是產、官、學共同的課題。

 

孫元成認為,良性的高階國際人才流動循環已是世界的常態,流動能力也是頂尖人才具備的能力之一、促進知識與技術交流的關鍵。只是高薪待遇對高階人才並非是唯一的誘因, 更重要的是未來發展機會、使命感,還有對文化、社會、制度的認同感,以及自由、民主、幸福、安全感等普世價值。

 

過去有「美國夢」,臺灣也應該打造「半導體的台灣夢」,用這類型的誘因吸引並留住一流人才。國家可以透過「培育-延攬-留用」三個面向的政策面,鼓勵人才回流與吸引人才。而在台培養和台灣企業透過跨國營運所培養外籍在地人才, 不僅可以將產業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成為真正一流的跨國公司,也才能真正厚植國家的科研人才基礎。一旦產業和人才基礎提升,國家的實力自然也就提升了。唯有成為技術的領航者,自然全球的頂尖人才會往此流動,有機會實現「半導體的臺灣夢」,和「高科技的臺灣夢」。


推薦閱讀

臺灣半導體前進東歐! 首座 IC 設計海外基地為何落腳布拉格?

2024.05.31 特約記者 何宇軒
推薦閱讀 臺灣半導體前進東歐! 首座 IC 設計海外基地為何落腳布拉格?

以「數位新南向」連結世界 讓在地人才成為臺灣科技生力軍

2024.05.31 特約記者 何宇軒
推薦閱讀 以「數位新南向」連結世界 讓在地人才成為臺灣科技生力軍

科研、人才、治理 建立臺灣 AI 國力

2023.08.31 特約記者 賴品瑀
推薦閱讀 科研、人才、治理 建立臺灣 AI 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