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做中學, AI 人才培育不能等

「數位科技一直扮演著『加速器』的角色,讓企業、國家可以更有效率的分配資源、快速反應市場現況,人工智慧也不例外。」中研院研究員暨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面帶微笑地解釋,無論是巨量資料分析、或者是人工智慧等數位科技,重點都在協助找到問題,分析最有效的解決之道,因此,無論是個人、企業、學校、或者是政府都可以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取得先機、改善現況,再創新局。

 

 

 

臺灣優勢出發  以人工智慧再創巔峰

 

有別於其他數位科技,人工智慧不是單獨存在的技術,是「強上加強」的最佳方案,換言之,透過人工智慧技術,企業將能夠如虎添翼般的精進服務能量。「在人工智慧的加持下,製造、醫療、食農等臺灣企業將能夠加速創新轉型的腳步,以智慧製造、智慧醫療與智慧食農之姿,再度在世界的舞台發光發熱。」不過,陳昇瑋也指出,人工智慧是推動臺灣企業創新轉型的關鍵,但需要足夠的人才加入其中、激發無限可能。

 

而這也是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成立宗旨,目標透過產學合作,密集培訓人工智慧人才,尤其擔任技術、管理的種子角色,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協助臺灣企業解決智慧化轉型所面臨的挑戰。

 

「我們的目標是讓各個產業專家快速掌握人工智慧技術,每年培養 5,000 位人工智慧工程師與經理人。然後,憑藉著這些專家對產業的掌握度,幫助人工智慧釋放潛能,發揮最大綜效。」陳昇瑋進一步指出,許多臺灣企業已經意識到人工智慧的重要性,但是,當企業想要進一步導入人工智慧技術時,往往會因為「缺乏實戰人才」、「資料基礎建設不足」、「不易找出正確問題」以及「產學之間的鴻溝」等四個因素而裹足不前。為此,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積極投入教學,加快臺灣企業 AI 化的速度。

 

 

 

創新點子  快速打造臺灣 AI 人才網絡

 

有別於一般的教學模式,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以解決「企業面臨到的真實問題」為出發點,循序透過以下四個創新方式培育符合業界需求的人才。

 

首先,以大班制打造社群平台。有別於一般外訓課程是以小班制為號召,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開設的「技術領袖培訓班」及「經理人週末研修班」,平均一班 200 人,一個班級就是一個社群,班與班之間有許多機會互動,將這些產業專家鏈結在共通的人工智慧社群平台上,發揮綜效。

 

其次,斥資千萬採購搭載 GPU 的運算資源,提供 9 間上課、研究的實驗室以及交流區,讓學員可以輕鬆體驗最佳人工智慧技術。第三則是將「臺灣企業面臨的真實問題」做為課堂題目,讓學員在不斷解題的過程中學習、深化技術與經驗,讓每一位畢業學員都擁有人工智慧即戰力。

 

最後則是透過「移地解題」方式,為臺灣企業量身打造產業升級方案。由企業推派 3 到 5 名員工,帶著亟需解決的難題、營運痛點,參加技術領袖班,以每週三天的密集訓練與解題強度進行 16 周培訓,協助企業導入人工智慧技術、解決難題。依照產業現況做即時調整,加速培育可以接軌產業、躍升世界舞台的人工智慧大軍,推升競爭力。

 

 

專注擴大優勢  藉此極大化資源效益

 

「培育人工智慧人才不簡單,但更難的是,持續不斷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單位都應該專注在關鍵業務上,才能夠發揮最大綜效。」陳昇瑋表示,人才培育雖然可由產業主導,但對於資源有限又想透過人工智慧加速創新的中小企業來說,最欠缺的是可共享使用的 GPU 運算資源,而這便是未來政府單位可以著力的地方。

 

其次,不妨把資源挹注在最關鍵的人工智慧晶片研發,大幅提升臺灣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基礎能量,讓臺灣產業擁有引領市場變革的話語權。在此同時,陳昇瑋也呼籲在產學合作上,積極開放讓學校教授有機會到產業任職,讓產學可以進行更深刻的對話、激盪,極大化產學合作的效益。

 

陳昇瑋指出,「資源有限,不可能每一樣事情都要做、還都能做得很好,因此,『專注』成為我們的武器,無論是政府、法人、學校、產業都應該專注核心,然後透過合作聯盟擴大優勢,讓臺灣可以在人工智慧時代輕鬆勝出。」


推薦閱讀

科研、人才、治理 建立臺灣 AI 國力

2023.08.31 特約記者 賴品瑀

「AI 教育x教育 AI」 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運用 AI 能力

2023.08.31 特約記者 賴品瑀

自主學習的品格是關鍵 AI 浪潮下的創新教育

2023.08.31 特約記者 賴品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