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輛獨步全球的自駕公車,日前已在臺中水湳智慧城花博園區內完成一個月內載客超過七千人次的創舉,而多項領先全球的亮點技術彼此順暢協作無礙,引起自駕車研發領域的熱烈關注,並成功吸引各國的目光,「這件事情全世界都在看, 現在美國、日本還有土耳其都積極向我們詢問合作的可能性,」施吉昇 。
這輛由國內產官學界所共同支持、研發的自駕公車,擁有許多「第一」的頭銜。施吉昇表示,它不僅是臺灣《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實施第一輛上路的自駕公車,更是全世界第一輛成功改裝並載客的自駕公車。不同於其他自駕車全新打造或破壞式改裝的高成本,「平行,不影響原本車子的操控,」是這輛自駕公車的重要特色之一。它的低成本讓民間業者能更輕易地投身自駕車領域,大幅降低進入門檻,產生普及化效應, 加快自駕科技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步伐。
而擁有「行控中心」則是這輛自駕公車的另一項新亮點。由於團隊成員理立系統在美國多年的火車通訊建設經驗,讓以追求安全為唯一首要目標的研發團隊,納入原本屬於火車產業的行控中心建置。透過雲端收集、整合各項資料,並進行即時監視、控制的方式,大幅提升了自駕公車的行車安全性,更加深民眾對於自駕公車的信賴感,「我們不是完全交給電腦,而是有個類似安全官的角色在雲端監控,」施吉昇接著補充到:「以自駕車這個產業來說,全世界其他計劃都沒有行控中心這項建置,它是第一個。」而因為有了行控中心,也讓所有珍貴的大數據資料都能全數存放在中心伺服器裡,將自駕科技的核心關鍵根留臺灣。
自駕公車不僅能有效解決大眾交通運輸成本高、人力不足、效率低等痛點,在擘建及回應未來智慧交通需求的同時,也進一步形塑出臺灣自駕車產業聚落的蓬勃樣貌,可說是臺灣資通訊實力與產官學團隊合作下的豐碩見證。從工業局「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到臺中市政府的支持, 加上各家 ICT 廠商的心血投注,為自駕公車的研發打下良好基礎,施吉昇認為,「臺灣堅強的 ICT 產業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另外就是我們的交通狀況非常複雜,可以搜集到很多數據來強化自駕公車的學習與應變能力。」
施吉昇接著提到,這也是全世界首次有民間客運業者進入自駕車研究團隊的案例。此輛驚艷國際的自駕接駁車,正是利用豐榮客運原有的公車改裝而成,「我把臺灣最強的 ICT 帶進客運、汽車產業,讓它改頭換面。」這套自駕系統的所有軟、硬體皆是臺灣在地設計、研發和生產,它證明了一般公車與乘客也能透過簡單方式享有自駕科技的便利,更甚者,「我們還希望能帶起一個自駕公車的產業聚落,它包含了電腦軟硬體、通訊、汽車和改裝等等各個部分;也期待有出海口, 能夠讓這項技術順利輸出國外。」
在臺中水湳智慧城花博園區出現的自駕公車,不僅是臺灣第一輛上路自駕公車,更是全世界第一輛成功改裝並載客的自駕公車。
立足臺灣、放眼世界,豐榮自駕公車研發團隊聚集了來自臺灣各界,深具未來城市視野的堅實 ICT 力量,像原本施吉昇團隊就是臺灣大學研究機器人踢足球的佼佼者,由於「機器人的設計跟自駕車系統有很多相通之處」,因緣際會之下, 讓他一同跨入這次自駕公車系統的研發。另外, 負責此自駕系統的光纖鋪設、監視系統 CCTV 架設與路側資料傳輸等部分的廠商,正是臺中有線電視業者「臺佳光」;臺灣資通訊製造大廠「緯創資通」則針對雲端資料,以及紅綠燈優先號誌控制等部分進行整合;而知名智慧交通解決方案供應商「理立系統」主要是負責低延遲通訊(車端到雲端約 0.02 秒)以及 4G 通訊和 AI 模組等建置;最後,電動商用車輛系統整合廠商汽車「星瑞林」是做車端跟 AI 模組端的整合,也就是將電腦命令傳達至車體,轉換成踩油門、煞車等指令,並負責車體改裝。除了這些民間廠商,政府的力量也不可少,例如由內政部所製作的高精地圖,它讓這輛自駕公車在停紅綠燈、靠站等定位上都無比精準,施吉昇 ,臺灣自駕車產業聚落要發展,「高精地圖會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豐榮自駕公車於《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實施後,在臺中為大眾運輸智慧化建立了一次成功且安全的最佳示範。對此施吉昇認為,自駕車監理沙盒是在「建立車與自駕車、民眾與自駕車之間的信任感,」他繼續解釋到:「這種信任能被建立,客運業者才會有收入,進而才可以把更多自駕車帶到交通系統上面來,讓產業群聚效應繼續擴散。」
未來,豐榮自駕公車團隊成員們皆希望政府單位從規劃試驗場域,到法規監理等部分,能持續秉持著開放、創新的精神,讓自駕公車儘早進入「混合車流」階段去做驗證,並開始試營運,施吉昇:「這對於我們把這套系統輸出到國外是很重要的里程碑。」而理立系統行銷經理徐仁慧也表示, 這套系統若能真正營運、落實,「對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發展有很大幫助,同時對偏鄉、還有塞車問題都會有很好的改善。」從更長遠的擘劃來看,豐榮自駕公車以其獨步全球的領頭羊角色, 將能完整串連智慧城市的交通整合服務 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 ,成為第一哩路和最後一哩路的接駁關鍵。施吉昇與徐仁慧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不想要試跑一下就結束,而是這套系統可以真正上路,發揮它商業與智慧科技的價值。」
施吉昇與臺灣大學研究機器人踢足球的團隊,一同跨入自駕公車系統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