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若水國際 引領身障就業跨入 AI 智能 為身障開創藍海希望

採訪這天,是若水國際在八德路辦公室的最後一天。這是若水第四次搬家,無障礙環境、又有創新任務的組織,對即將入住的新居深有期待。由「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創辦,十二年來,若水從台灣第一個社會企業領域的育成顧問團隊,到轉型為身障就業提出創新解方,一路走來就像數位變革的不斷更新,而唯一不變的核心是對社會議題的關注。

 

若水執行長 陳潔如若水執行長 陳潔如

 

 

不可能的任務:讓身障者任職科技產業

 

回顧若水十二年來的組織變化,若水執行長陳潔如認為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 2007 至 2012 年的五年開創期。「當時若水以投資、育成社企為經營目標,不過當時大家對社會企業的概念很模糊,許多提案的型態,一是傳統公益,一是傳統企業模式,跟預期的社企創業很有距離。」陳潔如說,包括若水團隊背景也多是商業出身,並不了解社會議題的切角,於是,2012 年若水反求諸己,從關注議題需求,發現身障就業的缺口。當時,全台超過 115 萬身障者的勞動參與率僅 19% 的問題引起若水的關注,並決定結合雲端科技發展,創造身障就業機會。

 

長期在身障領域蹲點、訪查,陳潔如分析,以政府現行方案,包括企業每 60 人必須聘僱 1 位身障者、支援性就業的庇護工廠,以及其他包括身障按摩技能就業單位等,看似對不同狀況的身障者都有保障,但其中隱性的數字:許多身障者在一般企業與庇護中心之間擺盪,以約聘、派遣的身份,每年都會被另一位身障者取代,通常平均七年才有較穩定的工作狀態,成為邊緣流浪者,整體就業生態缺乏結構性的解方。

 

「化解身障就業的M型化問題,我們不只是給魚吃或是給釣竿,而是開創一個新漁場!」陳潔如認為,除了按摩、洗車、加油、服務業這些其他弱勢也高度競爭職缺的環境,一定要開發新的就業領域,才能創造新的機會,「科技產業」正是若水國際的優勢主場。

 

若水團隊打破弱勢就業框架,在科技產業為身障者開創一片天。若水團隊打破弱勢就業框架,在科技產業為身障者開創一片天。

 

 

BIM 的模組解構,沒有經驗也能分工勝任

 

2012 年進入轉型期,若水進軍雲端產業,將科技產業重新解構、再定義,發掘「高勞力密集」的可能,這是若水成立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服務團隊的思維起點。所謂 BIM,是以 3D 模式的視覺化、參數資料,取代傳統圖紙模式;就是在建築物正式施工前,先用 AR、VR、IoT 等技術電腦模擬,減少設計和施工的錯誤。

 

運作 BIM 的關鍵,在於讓「技術密集」轉化為「高勞力密集」,運用工具讓流程創新,加上教育訓練,真正讓人力取代技術。簡單說,為了讓完全沒有經驗的身障者具備 BIM 專業,把一個案子切割成多道工序、宛如生產線,專業分工,讓身障者也能勝任。2013 年 BIM 團隊開始接案,包括參與土城長庚醫院、中華電信資料中心工程應用等,已進入獲利穩定期。

 

2017 年若水的新目標是讓身障者能居家工作。陳潔如認為,無障礙環境對身障者來說非常重要,免除舟車往返的居家工作對身障就業更為友善。看準AI對數據處理的龐大需求,若水以扎實的教育訓練,培育超過百位身障人士成為可在家接案的數據標註師。

 

「讓身障者有機會投入職場是第一步」若水除了提供職訓,也同時幫忙找科技輔具、iPad 應用 App,口語錄製專業名詞,讓不同障別和罕病的身障者可以從一開始要花 5 倍工時,逐漸降為 1.5 倍,把 BIM 經驗成功轉型為 AI 人工智能,讓身障者就業的可能再升級擴大。

 

若水不僅引介身障者就業,更在公司內部打造合適的職場環境。若水不僅引介身障者就業,更在公司內部打造合適的職場環境。

 

 

AI 數據標註師,擴大障別服務、更能居家工作

 

不只為企業引介身障就業,現在若水身障同仁也有六成。陳潔如說,若水目前協助的身障障別已涵蓋 85%,包括含亞斯柏格、脊髓損傷、腦性麻痺、先天全骨不全、罕見疾病,未來希望搭配新設計的教育訓練,將重度視障、智障等新障別也納入服務範圍。「身障者適合哪些工項、讓他們被放在對的岡位上,做好正確的派工,就能達到企業、人力、公益多贏的可能。」

 

回首來時路,若水不忘初心,結合科技與創新,為身障者翻轉人生,也為商業模式開創新格局。陳潔如表示,未來將推動身障工作者職涯升級,三年成為資深建模師並能帶領團隊;同時,推廣身障與非身障者的職場跨域搭配,在更多高商業含量的組織內共融合作,深耕台灣顧客。而若水的台灣社企經驗,2019 年 8 月開始在日本分公司複製推展,包括鷹眼計畫、智慧零售、精準醫療等需要應用電腦視覺的領域,為身障職涯建構平權、永續的新紀元。

 

透過完整的培育訓練,讓身障者也能投入 AI 數據處理服務產業。透過完整的培育訓練,讓身障者也能投入 AI 數據處理服務產業。


推薦閱讀
一條 5G 打開的路,連結生活、產業與安全
2025.07.02 特約記者 鄭婷宇
一條 5G 打開的路,連結生活、產業與安全
奪牌源自細節 運動科學蘊藏深厚學問
2024.09.12 特約記者 賴品瑀
奪牌源自細節 運動科學蘊藏深厚學問
台大智活中心伴百工百業 碰撞出 AI 世代的創意解方
2024.07.15 特約記者 賴品瑀
台大智活中心伴百工百業 碰撞出 AI 世代的創意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