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者的身體變化

  • 越來越長壽

  • 討論分享

高齡也能「過好」日子/ 過「好日子」
  • 聽不清楚

    聽力衰退後平衡感不好,耳朵的聽覺刺激不足也容易引起失智症

  • 看不清楚

    出現亮暗適應變慢、視野扭曲、辨色障礙等情況

  • 心的健康

    面臨子女長大離家的空巢期,一面扛起家中高齡成員的照顧工作

  • 關節問題

    骨密度下降、軟骨組織變薄、肌耐力變差等情況,對行走的負擔程度隨年齡增長而提高

  • 器官退化

    消化系統、泌尿系統退化,在外常常需要找廁所,降低出門意願

現代醫療科技的進步,讓我們越來越長壽。

隨著醫療與科技水準進步提高生活品質,我們已經比40年前的人多出10年壽命,現在平均能活到80歲以上。而在10年、20年或更久之後的未來,可以預期我們將繼續越活越久。

當我們活得更久、更老,曾想過那會是什麼樣的生活嗎

長壽的同時,科技還能怎麼協助我們在老年過好日子呢

在家煮飯,得徒手處理所有料理步驟,耗時費力外,還可能因為看不清楚切到自己的手,或忘記某個爐子還沒關火...
  • 智慧烹調機

    將食材放入鍋內,連接手機APP設定烹煮熱度、時間,隨時管控烹調進度,時間到即發出提醒並自動關火。

  • 3D食物列印機

    挑選喜歡的食譜,備好食材原料盒,讓3D食物列印機把原料重組成客製化又營養美味的餐點。

  • 廚房小助手

    舉凡危險的切菜備料、繁瑣的清洗與收拾善後,交由廚房機器人協助,再也不用一個人三頭六臂地同時處理各項廚房庶務。

試穿衣物時常會進行彎腰、屈膝、舉手等需要平衡、使力的穿脫行為,有時候可能不太方便...

  • 智慧睡衣

    在睡眠中促進身體疲勞的恢復,協助人們享有更好的睡眠品質,保存紀錄並提供睡眠作息建議。

  • 智慧衣

    結合紡織品與電子產品,穿上就能紀錄心率、步數、燃燒熱量與運動強度,並將資料保存雲端。

  • 3D虛擬試衣

    試穿衣服不必穿穿脫脫,虛擬影像輕鬆模擬不同款式、顏色、尺寸的服裝穿在身上的樣子。

子女長大離家打拼或自組家庭,長者自己在家時要是發生危險,或是感到寂寞時該怎麼辦呢...

  • 智慧居家系統

    智慧床墊偵測睡覺時的呼吸、睡眠狀態、是否離床;自動調節室內溫度、濕度與光線;偵測生理數值,提醒服藥或聯絡子女。

  • 智慧日照中心

    在相關科技輔助下,照護人員從繁雜的例行事務中釋放,提供長者更多人性化陪伴,讓長者身體健康時,心也能健健康康。

  • 無障礙空間

    寬敞動線、防滑地板與安全扶手等預防跌倒的措施;感應式裝置、符合長者的科技傢俱,增加操作方便性;設置電梯解決上下樓不便的困擾。

  • 3D 視訊通話

    利用3D全息投影與視訊技術,投射子女、孫子女的真人全息影像,跟遠在他鄉的親友聯繫,也像面對面一樣沒有距離。

在視力衰退、步履蹣跚或是不方便行動的時候,有什麼安全、便利的方式,可以協助我們順利到達目的地嗎?

  • 自動駕駛系統

    結合各種自動化技術,包含自動煞車、停車、變換車道等,只要設定好路線,就讓車子自動駕駛開往目的地。

  • 大眾運輸工具

    建立往返家與常去機構的日常接駁;發展更具美觀、便利取用,可代替步行的移動工具。

  • 車用抬頭顯示器

    前擋玻璃就是行車導航,配合行經景點位置,顯示相關資訊,讓待在車內的時間變得更有趣。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早年歲月累積的豐富回憶與經驗,可惜現在的小朋友們可能幾乎沒有接觸過...

  • AR 觀光

    歷史古蹟長久下來可能僅存部分遺跡,透過AR技術與CG動畫,結合歷史事件,讓我們得以一窺不同年代所發生的故事。}

  • VR 教室

    在學校、博物館、古蹟等場合,使用VR教材,觀看者戴上VR顯示器,進入虛擬空間,享受不同時空身歷其境的體驗。}

退休後有了大把時間,可以遊山玩水享受樂齡,或者重新追求年輕時未能完成的夢想...

每次看病就要遠赴大醫院、約不到指定醫師、漫長的等待時間、重複填寫過往的健康資訊,或者不太清楚各項醫療措施的程度與金額...

  • 雲端智慧病歷

    開立線上個人健康帳戶,完整儲存個人健康紀錄、醫療行為與處方簽,提供醫院、養護所、病患三方更便捷的資訊共享模式。

  • 線上診療

    有些小毛病或只是定期復健追蹤,或有緊急狀況無法趕赴醫院,可以運用視訊與線上醫師進行遠端診療。

長壽高齡,是每個人自己或周遭親友都可能遇到的經歷

年長或許會因為自然退化增添一些不便,並不意味著年長就得犧牲生活品質,處於「被照顧者」的角色。
如果科技能給我們的老年生活,提供更人性化的輔助,長者們依然能夠繼續去追求、創造與享受退休後的第二人生。

給我更多、更多資料!
  • 文章一:台灣的長照政策怎麼做
  • 文章二:長壽大國日本的苦惱與政策

臺灣的長照政策與智慧醫療照護

面對高齡社會,小跑步跟上的台灣政府

2019.08.28 撰文:2030臺灣普拉思

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1998-2007)
「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2002-2007)
「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2005-2008)
「建立醫療網第三期計畫」(1997)
「老人長期照護三年計畫」(1998)
「醫療網第四期計畫」(新世紀健康照護計畫,2001-2005)
全人健康照護計畫(2005-2008)……

如果你沒有聽過這些法規或政策,不要緊,這不是你的問題。因為,儘管臺灣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在1993年就達到7%,進入高齡化社會。但高齡者照顧—也就是一般所稱「長期照顧」的主要內容,在2010年以前,並不是一個人人有感、家家關切的問題。

但是,隨著少子化的發展與戰後嬰兒潮世代的老化,臺灣人口正在加速老化。2018年,高齡人口來到到14%,臺灣正式成為全球高齡社會的一員。根據國發會的推估,臺灣高齡人口將在2026年達到20%,邁入超高齡社會。2030年時,高齡人口將來到23%,扶老比36.9%。屆時,每五位臺灣人,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高齡者。

如今,臺灣老化速度世界第一,我們已經無法不正視長照問題。面對高齡人口的快速增長,政府只能小跑步跟上。

過去,臺灣政府將高齡者照顧問題分散在社會與衛生兩個行政體系之下。在社會行政體系方面,從1980年通過《老人福利法》以降,先後推動「社會福利政策綱領」(1994)等一系列老人福利政策;在衛生醫療方面,則先後推動「建立醫療網第三期計畫」(1997)、「老人長期照護三年計畫」(1998)、「醫療網第四期計畫」(新世紀健康照護計畫,2001-2005)、全人健康照護計畫(2005-2008)。

2000年,政府開始長期照顧制度的規劃,期間經過社區實驗、多次委外、內部研究,召開多次工作會議與焦點團體訪談。在2007年通過核定「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之旗艦計畫」,期盼以十年800億的預算,建構完整的臺灣長照體系。

不過,在投入預算僅有當初規劃的四成弱的狀況下,長照十年計畫雖然建立起基本制度,但長照能量、失智症照顧、社區化照顧與家庭照顧者支援體系等面向仍有不足。政府於是在2017年,除《長照服務法》正式上路外,政府也開始推動長照2.0十年計畫,期盼補足人力、布建完整的長照據點與服務,落實社區照顧,已達成讓長者能在社區安老的目標。

長照2.0十年計畫的核心概念,在於建立平價可近的長照體系,建立起完整的支持體系,實踐在地老化,銜接後端服務與前端預防。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政府持續投注資源,布建更多長照據點,補助居家照護、居家醫療、專業照護、機構照護、交通接送、輔具購買、無障礙改裝等項目。並提供民眾1966諮詢專線,以及出院準備銜接等整合性單一窗口。期盼能趕上人口老化的需求。

Old is New,數位科技與長照的匯流
與此同時,面對人力缺口、地理障礙與未來生活型態的改變。政府也持續推動數位智慧科技融入長期照護,也就是所謂遠距健康照護( telecare)的推廣與延伸。

2007-2008年,衛生署就推動了「遠距照護試辦計畫」及「遠距照護服務改善與品質提升計畫」。計畫以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缺乏、照護需求高為優先服務對象,想要建置居家╱社區式、機構式服務模式與其應用系統,以及遠距照護共通資訊平台。這兩項計畫,成功打造長期照護服務的科技基礎,並改善醫療照護的方便性,支持醫療照護的延續。

資訊系統是長照服務中的重中之重。在人力高度密集的長照服務中,無論對於第一線的指導者,或是上層的主管機構,良好的資訊系統都是管理上不可或缺的工具。而需要整合照護、醫療與被照顧者(家屬)三方的長照服務,也需要有良好的資訊管理系統來協助資訊的共享。2014年的臺灣健康雲計畫中,也將照護服務的雲端資訊系統納入「照護雲」計畫中。2017年,衛福部再進一步推動「照護雲2.0」,持續整建長照相關資訊系統。

先前的努力,主要仍著重政府方面的管理。如今,則由國衛院主導,推動「高齡整體照顧模式智慧化雲端平台系統計畫」,納入實務上的多方整合需求,建構六大資訊平台:
- 智慧型長照管理雲(政府機關內部評鑑、協調、轉接)
- 多功能長照資源雲(串連ABC各級長照單位)
- 幸福長照輔具網(依民眾需求媒介輔具)
- 宅醫照護平台(居家醫療個案管理工具)
- 社區據點雲端平台(提供C級長照點資訊處理系統)
- 銀髮人力資源平台(鼓勵銀髮人才再就業)

衛福部、國衛院希望藉此計畫,建構長照2.0的資訊整合平台,讓醫療、照護、使用者三端都能完整取得所需資訊,進一步落實以個案為中心的照護模式。

衛福部另外也繼續推動「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發展計畫」、遠距健康照護中心的設置,將目標對象擴及到慢性病,同時也推動遠距健康照護資訊交換標準,進一步完善遠距照護服務的軟硬體建設。在相關計畫的支持之下,衛福部先後推出行政指導《遠距照護個人資料安全維護指引》(2014)、《遠距生理資訊傳輸驗測規範2.0》(2016),進一步提供業者相關的行政規範與指導。

另一方面,在5+2產業的規劃下,經濟部工業局與工研院也從2017年開始推動「健康福祉創新服務推動計畫」,鼓勵民間廠商結合ICT 技術及異業整合,開發健康福祉產品與服務,配合場域推動多元化應用,發展創新自費服務模式,藉由複製擴散,布局國內外市場。目前持續輔導十餘家廠商,希望藉由產業創新服務,能夠提昇長照服務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

隨著AI大數據與物聯網的發展,體感、聲控、自動化,智慧生活已經是未來不可阻擋的趨勢。數位科技與長照服務的匯流也是如此,無論是管理面的資訊整合,或是產業面的扶持協助,這些先期的資訊整合、規範建立的努力,都將為未來智慧生活的美好想像,奠定堅實的基礎。

2030年,當你老的時候,世界會是如何呢?而我們又期待政府能為這幅美好想像做出什麼努力呢?2019的你,不妨來與我們一同想想吧!

你也有想分享的經歷或想法嗎?

歡迎在下方留言,你的意見將被採納蒐集,作為未來科技發展重要的民意參考!

來現場討論也可以
  • 篩選器
  • 熱門推文
    • 熱門推文
    • 最新貼文
  • 地區
    • 地區
    • 台北市
    • 新北市
    • 基隆市
    • 連江縣
    • 宜蘭縣
    • 新竹市
    • 新竹縣
    • 桃園市
    • 苗栗縣
    • 台中市
    • 彰化縣
    • 南投縣
    • 嘉義市
    • 嘉義縣
    • 雲林縣
    • 台南市
    • 高雄市
    • 澎湖縣
    • 金門縣
    • 屏東縣
    • 台東縣
    • 花蓮縣
  • 年齡
    • 年齡
    • 18歲以下
    • 19~23歲
    • 24~30歲
    • 31~40歲
    • 41~50歲
    • 51~60歲
    • 60歲以上
  • 人才與價值創造
    • 全部
    • 人才與價值創造
    • 科研與前瞻
    • 經濟與創新
    • 安心社會與智慧生活
  • 水泥工業
    • 產業別
    • 水泥工業
    • 食品工業
    • 塑膠工業
    • 紡織纖維
    • 電機機械
    • 電器電纜
    • 化學工業
    • 生技醫療業
    • 玻璃陶瓷
    • 造紙工業
    • 鋼鐵工業
    • 橡膠工業
    • 汽車工業
    • 半導體業
    • 電腦及週邊設備業
    • 光電業
    • 通信網路業
    • 電子零組件業
    • 電子通路業
    • 資訊服務業
    • 其他電子業
    • 油電燃氣業
    • 建材營造
    • 航運業
    • 觀光事業
    • 金融保險
    • 貿易百貨
    • 綜合企業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