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通訊產業」為當前推動的「五大信賴產業」之一,與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等同列為我國未來布局全球的重點產業。
所謂的「次世代通訊產業」,係指新一代通訊技術產業,涵蓋 5G 和 6G 網路技術、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大數據、衛星通訊等領域,相關技術之發展對於推動數位經濟和實現智慧生活具重要意義。透過次世代通訊產業的發展,能促進升級轉型,有助於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與產業競爭力。
空中與地面通訊將聯手帶來「無所不在的覆蓋」,一場跳躍性的改變正在醞釀中。(圖/Freepik)
低軌衛星的加入,打破 5G 原本只能在地面上運用的限制,拉出 3D 的通訊網,密集的節點更可以支援區域範圍內眾多不同通訊裝置的資訊傳輸,而與地面通訊將形成相輔相成的互補關係。
我們邀請國科會 6G 前瞻學術研發計畫共同主持人中興大學教授楊谷章為我們科普 5G 時代的「高速率」、「多連結」、以及「低延遲」三特點,在 6G 時代進化成「沉浸式通訊」、「大規模通訊」與「超可靠和低延遲通訊」後將有的進步,與給予在偏鄉和人煙稀少地區「無所不在的連接」、結合 AI 科技的「人工智慧通訊」與改善輔助導航和高精度定位的「感測整合通訊」可能應用於物品存在檢測、定位、成像和繪圖三大全新情境,並解析國際相關產業目前的動向。
臺灣 6G 發展願景。(圖/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5G 時代的未竟之業都有可能在 6G 獲得落實,例如「O-RAN(開放架構無線接取網路)」的架構模式,其低成本、高部署彈性與減少供應商專屬性的優勢在進入 6G 後結合 AI,將能產生能支持更多元垂直應用的基地台。楊谷章提醒,隨之而來的考驗正是 AI 與機器學習演算的整合,因為目前各家所訓練的 AI 都不相同,未來必須要能互通。
天空即將佔滿低軌衛星且大約五年就要汰換一批帶來龐大商機,國際與臺灣的「電子五哥」莫不躍躍欲試。我們訪問了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黃勝雄,說明臺灣產業迎向擴大的全新賽道時,現正面臨考驗的考驗為何。
眼前最基本的是零組件的代工需求,再者地面接收站、天線等相關零件與系統的技術也大有可為。尤其衛星訊號傳輸通道的技術正來到了理論要走向落實的關鍵階段,競爭者紛紛進行實測,臺灣也有鴻海在去年發射企業實驗低軌通訊衛星,帶隊關鍵零組件、子系統和組裝整合等技術的廠商驗證自家技術。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黃勝雄。(圖/蔡雨婷 攝)
黃勝雄提醒,不管是建立自主的通訊衛星,或是想要展現科技實力尋求國際合作,臺灣面臨的不小考驗是如何將個別成熟的技術串接起來。而這也呼應楊谷章的觀察,臺灣除立基於晶片科技的能力,在零組件、天線、相位陣列雷達技術已有成果並成功打進產業鏈,目前更值得觀察的是,產業間互相結盟尋找創意的發展狀況。
無論是打造自有通訊衛星,還是展示科技實力以尋求國際合作,臺灣面臨的挑戰在於如何將各自發展成熟的技術整合在一起。(圖/Freepik)
在眾多遠眺低軌衛星的高科技產業業者中,集結了陽明交通大學電信科技人才的 RFIC 設計公司「星相科技」,積極搶佔衛星供應鏈。臺灣半導體業走過 20 年前的數位 IC、10 年前類比 IC 的興盛,如今面臨「RFIC(射頻積體電路)」,星相嘗試從 RFIC 設計的戰略位置,帶動國內 IC 業者投入 RFIC 生產的戰場,並一起拿下勝利。
憑藉了自有的晶片研發與測試技術,推出全球首創發明的天線封裝與訊號傳輸網路,再加上在相位陣列、波束成形上的技術領先,「星相科技」甫成立即推出新型相位陣列方案,可說是低軌道衛星(LEO)、6G 地面基站、無人機載具(UAV)所需的關鍵技術之一。帶著這些成果,星相與相關業者彼此媒合,不僅已有共同合作計畫,更逐漸形成小型產業聯盟,共同挑戰 6G 時代的衛星商機。盼臺灣從 IC 設計、模組開發到系統整合,電子產業鏈從基頻的世代、類比的整合,提昇到衛星通訊太赫茲的產業升級。
星相科技蔡忠旺執行長。(圖/蔡雨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