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AI 到數位新南向 臺灣以科技實力外交突圍

從 70 年代美國開啟長達 50 年的美中交往政策(Engagement Policy),再到 2018 年美中貿易戰,讓全球貿易格局以及供應鏈大洗牌,臺灣與世界各國的業者,不得不重新審視在全球包含中國的產業布局;隨之而來的 Covid-19 疫情造成國際供應鏈中斷,也讓臺灣防疫成果及半導體製造地位,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大幅提升。

 

防疫成果及半導體製造地位,讓臺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大幅提升。(圖/Unsplash)

 

 

在這堪稱歷史轉捩點的當下,對臺灣而言,由於受中國打壓,傳統外交途徑艱難,更需要透過「科技外交」(Science Diplomacy [1])的方式,尋求突圍;在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的同時,引進先進技術與人才、拓展科技產業海外商機。而科技外交的內涵,正包括「利用外交行動促進國際科學合作」、「利用科學作為軟實力來推進外交目標」、「透過科學直接支持外交進程」等。[2]

 

 

多項跨國合作是現在進行式

 

2024年4月29日行政院長陳建仁接見「首屆臺法科學研究會議法方代表團」一行。(圖/行政院新聞傳播處)

 

 

截至今(2024)年 5 月,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在我國科技實力助勢以推升臺灣能見度的理念下,推動與多個科技強國簽署部會層級科研合作協議,建構整體科研合作機制與平臺,強化雙方在重點領域的科技合作項目。從2020年起,簽署了包括臺美、臺德、臺法、臺加、臺澳 5 項科學及技術合作協定或協議(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rangement, STA)、研訂 22 項策略研究合作領域及雙邊人才交流規劃,其中涵蓋半導體、量子、人工智慧、淨零及生醫等領域,作為雙方未來重點合作的方向。在簽訂 STA 之後,也陸續展開多項合作,例如臺美在去(2023)年 5 月於臺灣辦理首屆科技對話會議, 4 月辦理臺法科學研究會議,臺德則在半導體與鋰電池等多項領域,展開具體合作,並預計今年在德國辦理高層會談,檢視雙方推動科研合作的成果。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外交部長吳釗燮、科技部長吳政忠及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於12月18日《台美科學及技術合作協定》宣布茶會合影。(圖/擷自外交部)



你可能會好奇的是,在這股科技外交的浪潮中,臺灣是藉由哪些優勢,吸引國外前仆後繼前來合作?透過這些合作,臺灣在產業發展、外交能見度等方面,又帶來哪些成果?在接下來的系列文章中,我們特別挑選「數位新南向」、「人工智慧(AI)」兩項領域,透過訪談該領域的專家,提供解答。



從數位新南向與 AI 看臺灣科技外交的優勢

 

2016 年蔡英文前總統提出新南向政策,與東南亞各國建立更密切的合作關係,之後再由時任無任所大使林佳龍以此為基礎,提出「數位新南向」理念,讓臺灣利用自身優異的軟硬體產業、結合長久耕耘的在地臺商,在東南亞市場輸出管理技術、服務創新與系統整合,利用數位科技與東南亞各國建立更深厚的連結。我們訪問了共同提出數位新南向的財團法人臺灣智庫執行長呂曜志,請他來談在數位新南向的方針下,臺灣以數位科技進行外交突破,具有哪些優勢,以及他對數位新南向的未來發展,向新政府提出哪些建議。

 

臺灣利用自身優異的軟硬體產業、結合長久耕耘的在地臺商,在東南亞市場輸出管理技術、服務創新與系統整合,利用科技與東南亞各國建立更深厚的連結。(圖/擷自Freepik)



生成式 AI 爆發式成長,成為全球科技的發展焦點,但 AI 的發展也正走向兩個不同方向:一派如我國與西方民主國家,是持開放合作態度,尊重民主、隱私和個人權利;另一派如中國,則將此科技用於政府管制。我們訪問中研院資通安全專題中心執行長李育杰,談臺灣在 AI 領域,如何發揮優勢,結合民主國家陣營,達成科技外交。

 

AI 的發展也正走向兩個不同方向:一派如我國與西方民主國家,是持開放合作態度,尊重民主、隱私和個人權利;另一派如中國,則將此科技用於政府管制。(圖/擷自Freepik)

 

 


[1] 學者李俊毅、邱錦田將”Science Diplomacy”一詞翻譯為「科技外交」,詳見李俊毅、邱錦田,《新南向政策與國際科研合作:科技外交的視角》,臺北: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2018年,頁15。

[2] The Royal Society, New Frontiers in Science Diplomacy, London: Science Policy Centre, The Royal Society, 2010, p. 15.


推薦閱讀

台大智活中心伴百工百業 碰撞出 AI 世代的創意解方

2024.07.15 特約記者 賴品瑀
推薦閱讀 台大智活中心伴百工百業 碰撞出 AI 世代的創意解方

跟機器人一起學臺語:南大 TAIDE 臺英語機器人

2024.07.15 特約記者 賴品瑀
推薦閱讀 跟機器人一起學臺語:南大 TAIDE 臺英語機器人

「言之有物、文有所本」 為專業而生的神農 TAIDE

2024.07.15 特約記者 賴品瑀
推薦閱讀 「言之有物、文有所本」  為專業而生的神農 TA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