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從俄烏戰爭居安思危!智慧國家如何鞏固數位基礎建設提升韌性?

Shutter Stock/ TPG ImagesPhoto Credit:Shutter Stock/ TPG Images

 

 

文學經典名著《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爲背景,開頭寫道:「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那是智慧的時代,那是愚蠢的時代…」歷史總是一再重演,當前的烏克蘭,感受一定更深。

 

當全世界盡可能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開打,烏克蘭史上最年輕的數位轉型部長費多羅夫(Mykhailo Fedorov)稱此役稱為「第一次世界網路大戰」World Cyberwar I。俄烏戰爭,從跨國 IT 駭客攻擊、區塊鏈促成加密貨幣捐款、到上千顆星鏈衛星系統(Starlink)突破戰地邊境,解救烏克蘭斷網危機。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軍力差距不小,烏克蘭如何善用新型數位科技,讓俄羅斯久攻不下?

 

 

俄烏戰爭新科技精銳盡出 其實烏克蘭花了兩年強健數位韌性

 

不同過往戰事,俄烏戰爭不再以槍枝火炮為唯一武器,數位科技可拿來防禦,更能反守為攻。有文章描述烏克蘭的背水一戰:「以網路為戰場,推特為大砲,全球駭客為軍隊,加密貨幣和NFT籌軍餉……企圖封殺俄國的網路、經濟、資金鏈。」

 

面對開戰,烏克蘭號召盟友取代單打獨鬥。

 

他們在網路徵召 30 萬跨國「 IT 軍團」以 Telegram 為基地,分享俄羅斯的伺服器位置,進行一波又一波阻斷服務攻擊(DDoS)。他們也向科技巨頭求援,用 Starlink 低軌衛星打造戰時緊急網路通訊基礎設施,甚至說服 Google 地圖停止顯示要道資訊,搜尋服務加入 SOS 警報功能。

 

Shutter Stock/ TPG ImagesPhoto Credit:Shutter Stock/ TPG Images

 

 

另外,烏克蘭還運用加密貨幣當成人民逃亡的「救命金」,募集 1 億美金虛擬貨幣捐款,甚至發行「元歷史:戰爭博物館」Meta History: Museum of War 主題的 NFT,兼得籌款用途並借助 NFT 不可竄改特性,紀錄戰爭真相向數位社群散播。

 

烏克蘭在戰爭爆發時,看似立刻做足準備,事實上,他們過去花了兩年半時間,強健國內的數位基礎建設。

 

烏克蘭在戰事之前喊出 2024 年「手機政府」轉型目標,把各類政府服務「 Uber 化」。原本用來取得數位護照、登記車輛牌照的政府 APP,在戰時馬上轉變用來申請急難救助資金、身份證明文件、登錄財產損失等多項緊急功能。

 

 

以烏克蘭為對象居安思危 台灣其實也在強化數位建設提升韌性

 

俄烏戰爭爆發後,國際把焦點望向台灣,Wall Street Journal 點出台灣網路的脆弱性,因 95% 網路流量數據仰賴海底電纜接收、發送。這份報導指出,美國模擬中國侵台會優先攻擊周邊海底電纜,一旦戰事發生,極有可能有一小時的訊息真空期,讓台灣與盟軍通訊失聯。

 

Shutter Stock/ TPG ImagesPhoto Credit:Shutter Stock/ TPG Images

 

 

事實上,台灣近年非常重視網路基礎建設的重要性,像是行政院智慧國家推動小組提出智慧國家方案(2021~2025年),項下規劃數位基盤建設,為邁向智慧國家奠定基礎。

 

以衛星系統為例,數位基盤計畫就針對低軌衛星及地面設備投入驗證,建立低軌通訊衛星產業鏈。目前台灣積極投入自主研發關鍵技術與元件,籌組兩組低軌衛星旗艦團隊,放眼目標 2026 年前發射 2 枚通訊實驗衛星。

 

確實,目前已經有 10 家台灣業者組成「低軌衛星國家隊」,先後打進 SpaceX、OneWeb 及 Kymeta 國際供應鏈,有望一年賺進 9,000 億元商機。當低軌道衛星部署完備,擁有自主的衛星避免對外通訊失聯問題,等於一面強化軍事防禦;另一方面加速發展太空機會財。

 

除了空中衛星,台灣對海底纜線建設也持續加碼。

 

數位基盤建設針對亞太海纜及 5G 雲端聯網中心,完善在地光纖通道、強化安全防護,讓台灣成為國際資通中心樞紐。過去就有媒體點出,中美貿易戰之後,國際企業加碼把海底電纜連到台灣,將此視為新一代「護國圍牆」。

 

像是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 Google,預計 2024 年啟用全新海底電纜 APRICOT,這條總長約 12,000 公里的傳輸科技,將連通台灣、日本、關島、菲律賓、印尼多國,中華電信也有參與其中。未來幾年,預計有其他海纜通向台灣,其中一條是東南亞日本二號(SJC2),採用雙點登陸方式,也就是如果海纜被斷線,還能以陸纜方式備援,有效降低單一海纜站的事故風險。

 

 

資訊攻防成未來戰事重中之重 國家網路資安防護迫在眉睫

 

現代戰爭除了攻擊基礎建設,還會以細膩的 AI 科技進行攻防,對人民進行認知作戰。俄烏戰爭就曾以「Deepfake」仿臉 AI 技術,假冒烏克蘭總統宣布投降,迫使烏國政府急於闢謠。過去台灣就曾有影片示範如何快速「假冒」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三兩下功夫就能散播假訊息。

 

 

 

" 資訊烏賊戰,台灣與烏克蘭的處境,如出一轍。"

 

調查指出,台灣連續 9 年奪得假訊息攻擊冠軍;至於烏克蘭,則是 8 年來頻繁受到俄羅斯的網路攻擊。身為假訊息最大受害國,台灣如何加以反擊?

 

民間成立的非營利組織「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主動蒐集與公共事務有關的可能假訊息,啟動訊息事實查核,也加入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 IFCN)依循全球共同原則執行查核工作,甚至因應台灣人口超過 9 成有使用 LINE 通訊軟體,特別讓民眾能透過 LINE 訊息查證官方帳號,闢謠各種假訊息。

 

面對防不勝防的假訊息,被動防守不如主動攻擊!國內法人單位借助文字及影音圖形 AI 分析技術,針對社群帳號的行為進行鑑識、溯源,分析背後不實訊息的傳播策略。甚至進一步聯手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繪製「不實資訊生態傳播暨鑑識生態圖」打造不實訊息反擊體系。

 

從無國界組織的觀察來看,台灣新聞自由毋庸置疑,但仍有利益衝突、假新聞等問題;無國界組織認為台灣政府把脆弱的媒體生態視作國防威脅,「尤其台灣民眾對媒體信心是民主國家最低,導致民眾寧願相信假消息,也不願向專業媒體查核」。如果這情形沒有改善而遇到戰爭時,我們的新聞媒體與閱聽大眾反而是最沒有「韌性」的一環。

 

因為疫情關係,「超前部署」成為國人耳熟能詳詞彙,面對敵人也應該像打擊病毒一樣,平時就要鍛鍊防禦體系,尤其針對網路基礎建設,更須提前做足準備。

 

從俄烏戰爭鑑往知來,烏克蘭能抵擋攻擊長達三個多月,關鍵之一,就是未被摧毀的網路,對內持續通報撤退資訊;對外把第一手戰事消息帶向全世界。換言之,台灣更該從俄烏戰爭學習經驗,根據官方施政,台灣未來五年會投入最大心力,將自身蛻變成為智慧國家,綱領之一即是發展「數位基盤」網路體系,從基礎建設到資訊安全,不僅要反脆弱更要強韌性。


推薦閱讀
衛星星空新賽道 臺灣產業新契機
2024.10.29 特約記者 賴品瑀
衛星星空新賽道  臺灣產業新契機
邁向 6G─實現「無所不在」
2024.10.29 特約記者 賴品瑀
邁向 6G─實現「無所不在」
臺灣 IC 進軍衛星產業鏈的先鋒之路
2024.10.29 特約記者 賴品瑀
臺灣 IC 進軍衛星產業鏈的先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