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麥迪創新創 AI 技術 提供智慧行車 解決方案 AI 深度學習 提升人車共駕安全性

2017 年成立的麥迪創人工智能(Mindtronic AI), 不到短短 2 年時間,就已在備受矚目的美國拉斯維加斯 CES 2019 消費電子展拿下兩項大獎,包括汽車座艙影音(In-Vehicle Audio/Video) 以及智慧汽車與自動駕駛(Vehicle Intelligence  and  Self-Driving Technology),展現在智慧汽車領域的前瞻技術。

 

麥迪創人工智能執行長 江昱嫺麥迪創人工智能執行長 江昱嫺

 

 

科技人才密度高 研發基地落腳台灣

 

短時間內異軍突起,其實麥迪創在成立之前,早就深耕創新的人工智慧技術,並將研發重心設在台灣。

 

執行長江昱嫻坦言,研發中心設在台北,一方面看重台灣在電子電機產業的深厚基礎,其次是軟體資訊人才密度夠高,專業人員的研發專注力很強,因此秉持著回饋台灣社會的想法而選擇加碼投資台灣。

 

麥迪創在 CES 2019 上大放異彩,其創新應用不少是獨步業界的獨角獸型技術。「我們的 AI 技術,主要是讓車輛行駛時更安全。」例如一般駕駛在行車時,常會有俯身撿拾物品或播放音樂等分心行為,麥迪創的AI 深度學習技術能夠判別當下情況,隨即啟動自動駕駛,以確保行車的用路安全。這套系統也能識別出使用者的身份,並經由人工智慧來進一步來學習進化駕駛的習慣,配合機器視覺與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讓車子的反應能更貼近駕駛的習慣。

 

駕駛座的操作便利性、安全性透過 AI 系統可以變得更聰明,麥迪創的企業品牌 Slogan 是「讓人人都變成舒馬克」,打造的人車共駕系統,正是利用 AI 的深度學習與感知能力來協助駕駛更安全,即使駕駛的技術不佳,「還是可以利用科技補強到車神的等級。」江昱嫻打趣比方。

 

 

人機互動應用 HMI 駕駛體驗更加人性化

 

另一項獲獎技術人機互動應用(Human Machine Interaction,HMI),則是把複雜的智慧車載系統選單介面簡單化。「我們使用掌紋辨識器或眼球追蹤等技術,讓不同使用者手掌移到裝置上,就可自動切換到該名使用者喜愛的音樂、冷氣溫度等介面,增加人機間的互動性,基本上就是把複雜的儀表板操作簡化。」更加直覺的操作使用除了讓駕駛使用起來更上手,整個行車體驗也能更舒適,並提高行車的安全性。

 

DIRIGENT AI 智慧座艙能以眼球與手勢控制包含儀表、中控台、HUB 等屏幕,達成駕駛人如指揮家般操控車用空間多屏幕互動。DIRIGENT AI 智慧座艙能以眼球與手勢控制包含儀表、中控台、HUB 等屏幕,達成駕駛人如指揮家般操控車用空間多屏幕互動。

 

 

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生物辨識技術,也可應用於車隊、客運公司所需的駕駛監控系統,藉由生物辨識技術來分析駕駛是否有眨眼、打哈欠、活躍程度,及對道路感知的能力,以此來判斷是否有行車危險,做到即時喚醒或警示通報。

 

Noah AI 智慧平台能使智慧座艙進行高度整合,並具備多螢幕高速串流交互和生物識別技術所打造的 3D 人機介面(HMI),以及藉由 ADAS 和 DMS 信號融合所打造的人車共駕系統,證明麥迪創的深度學習框架(DNN)與平台在車用市場上無限潛力。Noah AI 智慧平台能使智慧座艙進行高度整合,並具備多螢幕高速串流交互和生物識別技術所打造的 3D 人機介面(HMI),以及藉由 ADAS 和 DMS 信號融合所打造的人車共駕系統,證明麥迪創的深度學習框架(DNN)與平台在車用市場上無限潛力。

 

 

匯聚各國菁英人才 科技應用研發創新

 

在人工智慧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是所謂的深度學習。麥迪創的人工智慧學習,主要建立在稱之為 BCNN 的學習框架,這是專門為 AIoT 與自動駕駛深度學習框架而設計的獨家系統。江昱嫻指出,目前國際上的相關學習框架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 Google TensorFlow 與 Facebook 的 PyTorch,「能夠推出這些學習框架的,幾乎都是國際級的大公司,在華人區只有我們有這樣的學習框架。」麥迪創的 BCNN 主要用於汽車以及低能耗的裝置,麥迪創花費整整五年才研發這套框架,其中的重要關鍵,在於麥迪創有著來自八個國家,四十多位不同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

 

這群專業人員平均資歷超過 10 年,各自有不同的背景與文化,平時在科技新創上更能激發出火花,因而更能掌握不同地區使用者的習慣,開發出更好的應用與服務。

 

 

站穩腳步 台灣科技能力展優勢

 

目前智慧汽車領域是各家新創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台灣若要發展智慧汽車,除了有先天的科技人才優勢,數位基礎建設也已經準備妥當。「台灣的數位基礎工程,放眼世界早已經做到南波萬。」江昱嫻斬釘截鐵表示,不過智慧汽車的投資門檻相當高,她建議新創公司可多與歐美一線大廠合作,在技術上共同整合,如此才能搶得先機。

 

「台灣明明就跟整個世界接壤,心態要更開放。」如果能夠調整心態,了解自身優勢,台灣在智慧行車領域,不管是在 AI 研發、製造、零售都能貢獻己力,成為整個世界供應鏈的一部分。

 

來自不同背景與文化的團隊,讓麥迪創的創意無限,進而開發出更好的應用與服務。來自不同背景與文化的團隊,讓麥迪創的創意無限,進而開發出更好的應用與服務。


推薦閱讀
衛星星空新賽道 臺灣產業新契機
2024.10.29 特約記者 賴品瑀
衛星星空新賽道  臺灣產業新契機
邁向 6G─實現「無所不在」
2024.10.29 特約記者 賴品瑀
邁向 6G─實現「無所不在」
臺灣 IC 進軍衛星產業鏈的先鋒之路
2024.10.29 特約記者 賴品瑀
臺灣 IC 進軍衛星產業鏈的先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