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專題 - 次世代通訊
太空產業的範圍相當廣泛,包含上游的組件供應、中游的衛星發射服務商,以及下游的應用。而臺灣目前除了尚無法進行火箭發射之外,可以說是已經囊括了太空產業的各個項目。本文訪問了三個各有特色的廠商,分別從他們各自擅長的不同面向,來看看太空科技產業,與你我的生活究竟有什麼交集!
未來「人機協作」會具體實現於人類生活的場景,從財務規劃到醫療診斷等等,AI 都勢必會扮演一個關鍵角色!本期專訪 Taiwan AI Lab 杜奕瑾創辦人、Mozilla 社群聯絡人 Irvin 、玉山銀行 張智星科技長、唐鳳政委來針對「負責任的 AI」進行觀點思辨。
物聯網的時代來臨,為了避免讓網路成為駭客的破口,個人與產業將面臨資安新挑戰與行動!本期專訪 Team-T5 蔡松廷執行長、中興大學廖宜恩教授、臺科大查士朝主任、TXOne Networks執行長暨趨勢科技副總經理 劉榮太博士來分享守護資安的建議與看法。
透過圖表輕鬆了解臺灣半導體從研發、設計、製造、封裝、銷售的重要性!本期專訪工研院電光所吳志毅所長談論臺灣半導體的現況與前瞻、同時邀請前台積電技術長孫元成來分享臺灣如何透過產學共營來佈局未來高科技人才!
每到運動賽事全國皆是熱血沸騰地為運動員應援與打氣,爭取亮眼的成績背後除了靠穩扎穩打的日常訓練,現今資通訊技術也能幫助運動員更上一層樓,不僅加入了數據分析來提升運動技巧,同時也避開不必要的運動傷害;於此疫情時代,國人外出運動與健身意願降低,同時居家健身用品、或線上健身課程的業績卻大幅成長,更帶動居家運動需求;臺灣具有製造業與資通訊產業雙重優勢,若能整合科研成果、現有政策來帶動臺灣資通產業的能量,來發展出高值化產品,吸引新創投資,達成促進運動產業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及帶動國人運動風氣之目標。
臺灣位處西太平洋颱風區及環太平洋地震板塊帶,每年平均遭受 3 至 4 次颱風侵襲,並存有潛在的災害性地震威脅發生。本期專訪中央氣象局科技中心來瞭解臺灣如何突破國際氣象資訊分享限制,自主發展低軌衛星技術來提升災害預警規格;邀請臺灣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分享整合國內各部會開放資料並透過視覺化轉譯讓資料成為地方政府、民眾的決策參考依據之歷程;最後透過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的角度,希冀由政府與民間於防災體系間轉由自助、互助、公助的防災思維,來完備臺灣防災量能。
在各種硬體技術的支持,與疫情下遠距工作、電子商務等行為陸續發生後,元宇宙已非科幻電影中的想像,而是發展中的現在進行式。每一次的嘗試,都在共同建構更完整的新一代網路。強力的半導體產業、先進的軟體技術、蓬勃創造力及在地特色是台灣發展新型態網路服務的優勢,面向這讓人期待的未來,本系列報導盤點台灣既有及發展中的軟、硬體底蘊,介紹產業界所見到新型態網路服務的發展前景。
在疫情期間,透過政府開放資料及民間自發性投入協作下,產生「口罩地圖」等許多亮點案例,不僅讓台灣成為防疫的典範,也讓更多人認識到「資料」的重要。未來台灣數位政策的發展,不再是技術跟工具提升,而是思維的轉變;加上公民社群、學研機構和民間組織共同驅動,在公私協力的基礎之上,相信台灣能開創一條智慧且開放的道路。
對於不同社會群體的需求,在科研活動、高齡長照等領域,應用普惠、適當科技,並融入性別觀點及導入多元群體參與式設計,避免性別歧視與不平等待遇,讓台灣在科技、經濟蓬勃發展,邁向智慧國家的同時,反映性別平等的價值、回應各個族群照護需求,以成為多元共融、包容共好的社會。
烏俄戰爭讓各國紛紛將新興科技投入國防應用,早於 2019 年臺灣已有科技結合國防的前瞻,帶領讀者一同瞭解默默為臺灣奠定堅實防衛基礎的國防智庫、公協會、產學界,所提供的國防建言、戰略科技研發等。同時,在現今「平戰一體」的時刻,民眾可以有哪些行動一起守護臺灣呢?
2022 年底「生成式 AI」掀起熱潮,也加速引導革命性的產業創新轉型。然而,產業創新必不能缺少人才,人才培育是提升競爭能力的關鍵,尤其,AI 的發展更有可能打破傳統文、理組的職能框架,可預期未來市場對具備整合型 AI 應用技能的需求將更為迫切。轉型不只為產業創造獲利,也為人才創造舞臺、優質的工作環境,進而全面提升大眾的生活品質。
面臨極端氣候的威脅,各國開始將心力花費在「淨零碳排、能源轉型」的目標上,目前已有 151多個國家宣示淨零排放,台灣於2021年的世界地球日,蔡總統宣布「2050淨零碳排」將成為台灣下一步的目標;未來國際將檢視生產過程的碳足跡增收碳關稅,這有可能降低出口品競爭力,因此能源、淨零雙轉型更是臺灣產業首要的課題!
在全球領先的科技技術為前導之下,由於台灣堅持民主、自由、人權等核心價值,在與國際社會的交流和合作中,得以成為令人信賴的夥伴,持續向國際社會貢獻良能,提升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和能見度,進而達成科技外交的目標。
2023 年被稱作是生成式 AI 的元年,為了不讓 ChatGPT 專美於前,各國紛紛投入資源開發自家的大型語言模型(LLM)。然而多數的語言模型使用訓練材料多以英文為主,中文資料更又以中國簡體中文、慣用語為主,作為少數使用繁體中文的國家—台灣,則更需打造具有台灣特色的大型語言模型
臺灣擁有完善的運動產業供應鏈,自行車、羽球和健身器材等產品名列全球市占率前三,加上深厚的資通訊和數位內容基礎,有利於運動科技的發展。同時政府也大力支持運動科技的發展,於 2022 年規劃「臺灣運動 x 科技行動計畫」預計投入 46 億元來實施 4 大目標分別為:強化基礎建設、擴大運科能量、建構產業生態,及推動數據治理。達到提升頂尖運動選手的競技能力、擴大國人的運動風氣,進而帶動臺灣運動科技產業向上發展等實現「Sports Everywhere—透過虛實融合科技與應用建構 2030 智慧育樂型態」願景。
根據數位發展部「應變或戰時應用新興科技強化通訊網路數位韌性計畫」調查:目前我國通訊多仰賴 4 家綜合固網業者、5 家行動業者所提供的通訊網路,國際則依賴 14 條連外海纜,離島則靠 10 條國內海纜,並輔以微波進行通訊。相關通訊網路不僅為通訊領域的關鍵基礎設施,更是其他關鍵基礎設施的通訊命脈,因此只要障礙過大造成服務中斷,對於國家安全、社會經濟及民心士氣等將造成很大的影響。